二十年堅守鄉村教育一線
二十多年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對待工作,他兢兢業業,對待學生,他暖心關懷。身患左下肢靜脈血栓與強直性脊柱炎的他忍受病痛也要照亮學生求學的路。對于職業及學生的付出,他無怨無悔!

馬成東輔導學生學習
馬成東,男,1970年11月出生,肥城市邊院鎮過村中學教師。
二十多年堅守鄉村教育一線,對待工作,他兢兢業業,對待學生,他暖心關懷。身患左下肢靜脈血栓與強直性脊柱炎的他忍受病痛也要照亮學生求學的路。對于職業及學生的付出,他無怨無悔!
“即使被病痛折磨,我也要堅守講臺”
2007年,馬成東患上左下肢靜脈血栓與強直性脊柱炎,2007年和2012年相繼做了兩次手術治療,但依然留下了后遺癥。2007年第一次手術后,醫生建議休息半年,當時刀口還沒拆線,他就軟磨硬泡纏著醫生要求出院。回到家第二天,便義無反顧地走上了講臺。站的時間長了,擰擰身子就疼得要命,但他堅持站立為學生講課。馬成東的學生說:“經常看到老師幾節課下來非常疲憊,但只要有同學去請教問題,他都會耐心解答。”
病痛的折磨從未壓垮他對三尺講堂的熱愛。對待工作,他反復打磨備課到深夜是家常便飯,兩百多份試卷批閱從不過夜。對待學生,他不拋棄不放棄,利用自己周末時間做家訪、給孩子補課,幫助厭學的孩子心理疏導。為了不讓一位學生輟學,他往返學生家二十余次,圓了他的升學夢。馬成東常說,老師就要像老黃牛一樣,倒也要倒在犁溝里。
“父親病逝未歸,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每當中考在即,便是馬成東最忙碌和緊張的時刻,他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吃住在學校,以方便補課和了解學生備考狀況。2009年3月,他帶的畢業班正在中考沖刺,這時菏澤老家來電話,稱父親病重,希望他回家探望。馬成東既掛念父親又放心不下孩子的中考,最后跟學校請了三天假回家探望。“回到家,父親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父親怕耽誤我工作不讓說,后來病情嚴重,家人忍不住通知了我。”馬成東回憶說。三天過后,馬成東將父親托付家人照顧,對父親說:“兒子不孝,請您諒解”,便踏上了返校的路。回學校后三天,老家傳來父親病逝的消息,馬成東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母親去世早,父親一手將我們帶大,我畢業后就不在他身邊照顧,去世也沒陪在床前,心里的痛難以表達。”馬成東說。
“我的根在農村,這里更需要我”
馬成東自1994年畢業便分配到過村中村,從此扎根肥城,在鄉村教育的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多年。鄉村留守學生不斷增多,孩子的心靈相對較脆弱,作為班主任,他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和關懷。在學校,他送突發高燒的同學到醫院診治,直到病情好轉;為幫心理有壓力的學生,他自學心理學苦口婆心進行疏導;班里內向和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他留心觀察。
班里有個叫王成的學生平時內向不愛交流,有一天他沒來上課,那天下著大雨,馬成東冒雨一個多小時,走了15里山路來到他家,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王成哽咽地說:“老師,沒想到這種天您能來!”看著這個家徒四壁的困難家庭,他不禁一陣陣心酸。回校后,他動員全班同學捐款捐物,緩解了王成家的困難,讓王成安心學習。
愛的付出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面對一批批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他感到莫大的幸福。近幾年,不斷有教育機構和私立學校開出優厚待遇請他過去支教,都被他一一拒絕,他說:“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我的根在農村,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教育是份事業,嗜教如命。”這是馬成東用行動踐行的誓言。多年的教學生涯,他收獲了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教書育人楷模、泰安市最美教師、泰山功勛教師等榮譽稱號,實現了“桃李滿天下”的美好愿望。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