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盛華,1973年出生,聊城市茌平縣人,茌平縣交通執法監察大隊副大隊長。
紀盛華1990年參軍入伍,當兵四年,退伍后直接進入茌平縣交通局工作。1996年成為交通執法隊伍中光榮的一員。十三年的交通稽查工作,九年的路政巡查工作,每天穿梭在四通八達的縣鄉公路上。看到道路上的車輛從以三輪車、農用車為主,到如今如梭如織的大小車輛川流不息,這是全縣人民富起來的標志,更是茌平縣交通事業飛速發展的成果。因為道路的暢通是百姓安全出行的保障,是縣鄉兩級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共同維護的結果,更是無數交通養護、執法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二十多年的執法工作,紀盛華習慣了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習慣了嚴寒酷暑餐風露宿。稽查工作最緊張的時候,他曾四十八個小時連續工作沒回家。最累的時候,兩個同事互相搭著肩膀打個盹。長期的站立讓他雙腿落下嚴重的靜脈曲張。治理超限超載車輛期間,檢查的流動站點多在偏僻遙遠的地方,工作起來就沒有時間吃飯。多年的忙碌讓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因為能吃苦,肯下力,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在稽查大隊多次進行工作人員自由結合時,各位隊長都希望紀盛華加入他們那一個中隊。從事路政巡查工作以來,他認真學習路政管理法律法規,以為民服務為宗旨,大力宣傳路政執法的重要性,積極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使百姓們知道愛路護路是大家共同的責任。每當狂風暴雨或者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里,別人都是拼命往家趕,而他們路政人員卻是頂風冒雨的沖到第一線,去檢查容易遭受自然災害地段的危路險橋。特別是夏天,氣候異常,每次狂風大雨過后,常有路面塌陷、樹木倒伏情況發生。每當發現險情或者隱患,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設上警示標志,然后通知相關維護單位組織人力維護搶修。有一次紀盛華胃病嚴重正在輸液,接到報案電話,說在茌平縣樂平鎮朝陽路上發現因大雨沖刷,有部分路面塌陷。他接到電話立即與當地鄉鎮分管人員取得聯系,讓他們馬上設立臨時警示標志,并通知值班同事趕往現場,查看情況,進行勘測丈量,將檢查情況及時上報給領導。領導高度重視,隨即安排相關部門搶修,在最短的時間恢復了道路的暢通。每當發現樹木倒伏在道路上,紀盛華和同事都會冒雨將能搬動的樹木移開,遇到無法搬動的大樹時,他們借來菜刀和斧子,將攔路的樹枝一下下砍斷。還有少數百姓為了自己的房屋建設維修或者生產經營,會不遵守道路管理條例,亂堆亂放建筑材料或貨物占壓交通要道。嚴重影響道路暢通和當地群眾的出行安全,一經發現他們都會和當事人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說服教育,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常有當事人不配合,他們就自己動手將堆積路面占壓道路的沙石或者貨物清理干凈。確定車輛能夠安全通行時,他們才會離開。雖然手上常常磨起來血泡,但是考慮到人們的出行安全,這樣做都是應該的。
每當紀盛華穿著交通執法制服駕車巡查在縣鄉公路時,看到老百姓坐著自家車輛喜笑顏開的走親訪友暢通無阻時,他覺得作為一名交通執法人員無比榮耀。他熱愛自己的工作,為此連續多年獲得先進個人地榮譽稱號,茌平飛速發展的交通事業中有他無悔的青春,有他沸騰的熱血。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