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紅春與丈夫侯合之

馮紅春出版的書
馮紅春,女,1970年3月出生,系巨野縣大謝集鎮吳莊村村民,1990年結婚,丈夫侯合之,吳莊村農民。馮紅春11歲時誤食一棵毒甘蔗,腦神經受損,從此全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如花的年齡身心受到慘重的打擊。結婚后,生活極度困苦,且因為不能干活,說話困難,身體畸形,被一些人視為廢物、怪物。然而,馮紅春卻有著豐富而細膩的內心、超人的頑強毅力。只有三年級學歷的她通過廣播和電視進行學習,積累知識,近20年共發表文章19篇兩萬多字。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兩萬多字不算什么,然而對于馮紅春來說,真的令我們不可想象,由于她高度癱瘓,每寫一個字都要一分多鐘,而且還要拼盡全力,竭盡全力一天也就寫200字。就是這種身殘志堅,永不放棄的精神,20年如一日,發表了《守候》、《人生總有不完美》等雋永甜美的文章,這是她用頑強的毅力撞擊出的心靈最美的火花。
馮紅春的文章,除了講述自己的經歷,表現對命運的抗爭,更多的是傳達感恩之心。她用四千字記錄了婆婆的悲慘身世,表達了自己無法照顧、孝敬婆婆的愧疚,讓人讀后感概萬千。《父親的脊背》《感恩父親》等文章,寫了父愛如山,字句催人淚下。《母親的手工布鞋》寫母愛的深厚,寫女兒的拳拳之心,讓讀者為之動容。《守候》寫他們夫妻倆相濡以沫,困苦中伴隨的感激之情、幸福之喜盈滿心懷。
23年前,馮紅春冒著生命危險生下兒子,六年前本該最需要兒子照顧的她毅然將兒子送去參軍。在《寫給兒子的一封信》中,馮紅春希望兒子在部隊磨練意志、遇挫不餒、遇敗不躁、遇榮不驕,凸顯一個“兵媽媽”的高尚情懷。六年間,兒子得到部隊二次嘉獎,這讓馮紅春十分的幸福和自豪。
正像齊魯電視臺《小溪辦事》欄目的吉璐璐所說“請不要用‘身殘志堅’這個詞,因為她想告訴我們的不是她的堅強,而是她自我抗爭的‘特立獨行’”。馮紅春家里除了破舊的床和沙發,幾乎沒有什么家具,一張小桌、一個破舊收音機和一本已經翻爛的字典,這就是她的學習工具。雖然從文字功底上說其文章還算不上“大手筆”,然其對命運的抗爭、對人生的執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足以讓我們汗顏。
丈夫侯合之老實本分,勤勞能干,種地、照顧妻兒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艱辛,到妻子出書,兒子獲獎,他露出幸福而快樂的微笑,這是近30年對這個堅強家庭的最好的回報。
馮紅春最大的心愿是用自己的文章出一本書,2017年底濟南出版社已經無償為她出書—《看!綻放在紅色春天的殘弱生命》,書里收錄了她所發表的19篇文章。巨野縣宣傳部在縣圖書館專門為其舉行新書發布儀式。其事跡先后被濟寧交通廣播電臺《大家幫》欄目、齊魯電視臺《小溪辦事》欄目多次報道,2018年7月,在中央電視臺《機智過人》欄目剛剛錄制完節目。
愿這個頑強的家庭創造出更美好的奇跡!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