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血緣的母子情
青春無悔,注定輝煌。宋曉明,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以自己力量散發著無限溫暖的光芒,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宋曉明因此也先后獲得“2018年度昌樂好人”、“2018年濰坊好人”、“2018年度濰坊市善行義舉四德榜先模人物”等榮譽稱號。

宋曉明,1984年8月出生,經歷過8年軍旅生涯,現任昌樂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市容四中隊中隊長。
1998年年底,宋曉明在北京某部隊服役。假期,回壽光看望姥姥時,發現同村的趙秋一家非常困難,她丈夫身體不好,兒子患腦炎后留下了后遺癥,智力也有一定問題,兩個女兒已經出嫁不在老人身邊。出于同情,他開始自己力所能及幫助這一家。回到部隊后,他將自己每個月津貼的三分之一拿出來寄給趙秋。之后,他來到昌樂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一有時間便會到趙秋家看望,20年時間里,他們建立起跨越血緣的深厚“母子情”。
探親時“結緣”,陪床、修房件件事上心
宋曉明與趙秋并沒有血緣關系,可是兩人卻有著非比尋常的“母子情”。兩人的相遇還要追溯到1998年年底,當時宋曉明在北京某部隊服役。正值假期,回壽光看望姥姥時,宋曉明發現趙秋一家非常困難,她的丈夫身體不好,兒子患腦炎后留下了后遺癥,智力有一定問題,兩個女兒已經出嫁不在老人身邊。
那時的宋曉明只是出于同情想幫助這一家,回到部隊后,他將自己每個月津貼的三分之一拿出來寄給趙秋。之后,他來到昌樂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工作,一有時間便會到趙秋家看望。久而久之,趙秋把宋曉明當成了親人。
2001年,趙秋的丈夫查出肺癌,宋曉明二話沒說便來到昌樂縣人民醫院陪著檢查,還墊付了一部分費用,忙前跑后辦理住院手續。除了老人的兩個女兒陪床外,宋曉明也會抽時間去陪床、買飯,直到老人去世。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后的一場大雨將趙秋的房屋外墻沖倒,又是宋曉明花了3000多元找朋友修起了一個鋼結構的外墻,并買了新的桌椅板凳……
那時候,趙秋家里像是多了一個“兒子”,“母子”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幫老人的兒子找到工作,了卻她的心事
從此,除了有特殊情況,幾乎每逢過年過節,宋曉明都會到趙秋家探望,陪著她聊天談心,母親節更不例外。
趙秋感冒發燒去診所打針時留下的聯系方式不是別人,而是宋曉明的電話,在老人的心里他就是自己的孩子。宋曉明說:“我離得不遠,現在基本上都是我將錢墊付后,她的女兒再聯系我。已經習慣了,這也是當‘兒子’應該做的。”
趙秋是一位比較內向的老人,她最大的心事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宋曉明心里清楚,要想讓趙秋一家人過得好一些,還需要給她兒子找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之后,宋曉明終于在自己朋友的一個建筑工地上給趙秋的兒子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這樣每個月都有了固定收入,也了卻了“母親”的一樁心事。
與宋曉明聊天時,趙秋總是難掩心中的喜悅,兩個人雖然沒有血緣關系,可是這20年來,他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生活。趙秋說,她希望自己的“兒子”宋曉明能夠健康快樂,也為自己能有這樣一個“兒子”而感到幸福。
青春無悔,注定輝煌。宋曉明,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以自己力量散發著無限溫暖的光芒,成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宋曉明因此也先后獲得“2018年度昌樂好人”、“2018年濰坊好人”、“2018年度濰坊市善行義舉四德榜先模人物”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