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學生人生拐角處的光
從教26年以來,在學生或迷茫或叛逆甚至沉淪的“緊要幾步”,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她變成他們人生拐角處的一束光,伸出雙手將他們從青春的泥沼里“拽”了出來,為他們點亮了心燈,照亮了迷途。
她是學生人生拐角處的一束光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從教26年以來,在學生或迷茫或叛逆甚至沉淪的“緊要幾步”,不知道有多少次,是她變成他們人生拐角處的一束光,伸出雙手將他們從青春的泥沼里“拽”了出來,為他們點亮了心燈,照亮了迷途。
然而,在母親病重的時候,在女兒啟蒙的時刻,在親人人生路上的“緊要幾步”,她卻屢屢因帶著畢業班分身乏術,而難以在母親的病榻前長久停留盡孝,而缺席了女兒幼兒啟蒙的關鍵時刻,唯余深深愧疚。
婚后19年,丈夫僅有三年在市區內工作,長年只能每周回家一至兩趟。工作二十六年以來,從女兒嗷嗷待哺到轉眼明年高考,她有近十八年擔任班主任,并常年帶畢業班,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老師。一肩挑起家庭重擔,一肩挑起兩個班學生的升學希望,是什么讓她在“力有不支”的艱難時刻,每每選擇了將力量的天平向學生傾斜?因為熱愛,因為責任。她說,雖愧但不悔。學生學成,桃李滿天,就是最好的回報。
她就是日照市新營中學教師郭瑜。

郭瑜

郭瑜和學生

郭瑜生活照
“拽”著“問題學生”向前走
每年大年初一到初六,郭瑜家里總是不斷來客,熱鬧非常。
今天有十個學生結伴而來,明天有兩家子拖家帶口來訪,后天又有幾個剛工作不久的孩子來找她傾吐工作和感情上的困惑。這些學生,天南海北的都有,有在北上廣上班的,有定居海外的。每年春節,這些學生回家走親訪友,總記著要去郭老師家一趟。
對郭瑜來說最欣慰的是,這些孩子好多并不是當年的“尖子生”,有幾個孩子甚至是當年她初教時的“問題學生”。這些曾經父母讓一籌莫展的孩子,當年被她“拽著往前走”,如今不僅考上了大學,也在各行各業展露了風采。
這些孩子里,有的曾是考學無望的“網癮少年”,是郭瑜將住校的他每天放學后帶回,讓他在自己宿舍里寫作業,幫他戒了網癮;有的是勤奮上進但學習方法不對,總分120的數學只考七十幾分的孩子,在郭瑜不厭其煩的鼓勵引導下,成績突飛猛進,并在高考時成功考入北大;還有的家境貧寒,是細心的郭老師在中午做好飯后將他叫到宿舍,讓他帶著溫暖和鼓勵埋首學業。
“不求個個升學,但求個個成才”。從1992年工作至今,郭瑜從思想工作入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用賞識的目光看待學生,用鼓勵的眼神給學生自信,用親切的話語肯定學生成長,成了學生迷惘無措時的“擺渡人”和人生旅途上的指路人,幫助數不清的學生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成功的花兒浸透了“犧牲的血雨”
二十六年來,她有十八年擔任班主任,常年帶畢業班,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老師,她所帶畢業班數學學科成績連續多年居學校前列,升學率年年穩居榜首;二十年來,她多次執教市、區校級公開課,參加省市優質課評選并獲獎,多次參與教材編寫和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被評為區師德標兵、區優秀教師、區優秀團干部、市教學能手、市學科帶頭人。
然而,這些“成功的花兒”背后,只有郭瑜自己最明白,“當初的芽兒”是怎樣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2002年夏,因為母親要帶侄子和外甥,丈夫在區縣上班難以顧家,要接新一屆的畢業班的郭瑜,只好把剛兩歲零兩個月的女兒送到了幼兒園。孩子太小,日日在幼兒園尿濕褲子,郭瑜每天都要給女兒帶兩條備用褲子到幼兒園。
考慮到郭瑜每日往返接送孩子以及晚上還要給學生上晚自習的實際困難,校領導專門給她安排了一間宿舍,供她和女兒居住。宿舍兩邊的教室就是郭瑜所帶的兩個班,宿舍對面的廁所改成了一間小小的廚房。
就在這方斗室里,曾經的“網癮少年”在這里學過習,家境貧寒的孩子在這里吃過飯。也就是從這件小小的陋室開始,撲在教學工作上的媽媽顧不上幼小女兒的啟蒙。有時候,即使夜晚的陪伴,作為媽媽的郭瑜也缺席了。不記得有多少次,撇下熟睡的女兒一人在家,郭瑜跟學生家長找尋上網的孩子到半夜,尋找負氣不回家的孩子到凌晨。
暑往寒來,就這樣,郭瑜獨自帶著女兒,硬是將畢業班學生一批又一批的,以優異的成績送入了高中。
如果對女兒來說,心底存著一個小小的遺憾;那么對父母來說,郭瑜則有著深深的愧疚。2014年的4月22日,郭瑜的母親被查出患有重病,身體每況愈下。郭瑜心如刀絞,“早就說身體不適,是我忽視了。肯定是后來我帶著檢查的時候有什么地方沒查到,耽誤了母親的病情。”
從一代靶向藥到二代靶向藥,從手術到化療,郭瑜恨不得時時陪伴在母親身邊。這些年來尤其是女兒上小學以來,本該享福的母親每日幫著做飯操持,為她解了女兒上學的后顧之憂。如今母親每日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多想床前盡孝,盡自己最大努力,讓母親好起來。
可是,一屆畢業班送走了,她又接上新的畢業班了;干完一屆班主任,校領導又希望她接著干。“撂挑子”豈是她的作風?兩難之下,她只好白天在學校,晚上再去照顧母親。母親手術化療,又趕上畢業班孩子月考、會考,就只好讓姐姐弟弟帶著母親奔波各大醫院。
去年6月13日,中考結束,郭瑜終于有時間陪陪母親了。然而,四十天后,癌癥已經全面擴散的母親就溘然長逝。“母親知道我忙,一直扛到了中考后,扛到了我不忙的時候......”
知無不言“傳幫帶”
從初戀分手到找對象再到成家生子,從剛畢業時的懵懂到現在的教學能手,私下的時候,鄭佳總說郭瑜是自己的“貴人”,因為在她這些人生的關鍵時刻,總有郭瑜的身影。
初戀分手時心情低落,是郭瑜將自己帶到家里開解;到婚齡找對象時,是郭瑜當“紅娘”為自己介紹;結婚生子后,育兒難題、婆媳矛盾是郭瑜細致解答、耐心開解。更別提工作上的手把手、傳幫帶,是郭瑜從初一一直帶著她聽課到初四,市區優質課評選每一節課甚至每一句話怎么講,郭瑜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給予指導。
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近年來,郭瑜已陸續帶出了多名優秀的青年教師,如今他們在學校全都成了骨干力量。在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同時,她還擔任了學校年級分管教學的年級主任。為提高全級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潛力,她經常深入課堂,與青年教師一起聽課、教研,幫助年輕教師用課題研究促教學改革,使整個年級的教學工作生機勃勃,成績整體上升。
一路奮斗一路歌。1999年和2000年,她先后參加市省優質課評選,并取得優異成績。2006年,她獲國家優秀指導教師獎。2006年3月參加了友誼出版社《伴你學》編寫;同年6月,論文《淺談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獲得省教科所、省教育學會二等獎;論文《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在省第九屆教育教學“百佳”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2008年參與編寫中考說明,2010年學苑新報發表論文《圖形的認識與證明》,2011年參與編寫《初中數學基礎訓練九下》,2012年參與編寫《初中生生活》,2012年12月,參與國家級課題《以自主合作為基本課堂教學模式下的作業減負的研究》已結題,2017年參與《試題研究》編寫。2013年,參與藺勝娟主持的省級課題《網絡環境下對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思路的研究》,2015年結題。2017年參與田獻增國家級課題研究。2014—2016,連續三年年度考核優秀。2015年獲日照市教育局嘉獎獎勵。2017被評為區師德標兵、優秀教師,2018年被評為區優秀團干部,同年進入日照市數學專家人才庫。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