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無聲的愛溫暖整個世界
肖海燕是榮成市虎山鎮一位普通居民,但不普通的是,她的世界只有一片寂靜,卻從未自怨自艾,總是懷著感恩之心看待一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別人,用自己的愛心無聲溫暖著每一個人。
肖海燕,女,1971年9月出生,榮成市虎山鎮盛泉社區居民。她是一位聾人,盡管她的世界一片寂靜,但她從未自怨自艾,總是懷著感恩之心看待一切。當肖海燕得知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必需品緊缺,她就發揮自己的特長,自費購買衣料,為困難孩子制作過冬衣物。近五年來,肖海燕通過鎮政府向貧困地區、災區捐贈自己加工制作的御寒針織衣服1000多件。此外,她還積極參加關愛孤寡老人、幫助殘障居民、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用自己的愛心無聲溫暖著每一個人。
肖海燕是榮成市虎山鎮一位普通居民,但不普通的是,她的世界只有一片寂靜,卻從未自怨自艾,總是懷著感恩之心看待一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別人,用自己的愛心無聲溫暖著每一個人。
夜深人靜,這個不足10平方米小房間的燈依然亮著,縫紉機跑線的嗖嗖聲在靜謐的秋夜里越發明顯。白熾燈下坐著一位中年婦女,正全神貫注地縫制著手中的衣服,畫線、裁剪、鎖邊……線腳密密地縫起、線頭收好,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精致。天氣漸涼,孩子們是否有足夠的御寒衣物是肖海燕最記掛的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肖海燕從電視上看到一些貧困地區和受自然災害影響較重地區,人們日常所需的衣物、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十分緊缺。看到許多孩子穿著不合身的衣服,肖海燕心里很難受,如何能為他們提供幫助成為她心頭的一件大事。不久,市引航愛心志愿者協會石島分會組織捐獻衣物,支援貧困群眾,這給了肖海燕靈感——何不自己動手做些衣服送給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呢?
想到這里,肖海燕立刻動手做了起來。先是挑選布料,材質、顏色、舒適度、保暖性都需要考慮,肖海燕一家家店鋪地比對,一匹匹布料地挑選。然后是款式、成衣尺碼標準,自己好多年不做衣服了,不知道能不能做好,肖海燕就先比照著自己的尺寸做了幾件練練手,然后再為別人做。款式還不能太過時,她一邊上網搜索款式作參照,一邊到店鋪去實地學習,然后回家畫好圖樣,再開始動手剪裁,力求每一件衣服都做到最好。“買的衣服貴,也不一定實用,還是自己做的實惠。我在上聾啞學校的時候,學習了裁剪衣服,可是畢業后很少動手做成衣,大多是日常的縫縫補補,現在把手藝撿起來,你看看,這不做的也不錯。”肖海燕向記者比劃著,帶記者參觀了自己的裁縫間。
小小的屋子,設備十分齊全。一張大案板占據了屋子的大半個地方,上面放著熨斗、大小剪刀、畫筆、尺子等,靠窗處是一臺縫紉機,擦得锃亮,上面還有一件襯衣,已經縫制得差不多了。記者看得出來,肖海燕對每個工具的用途了如指掌,也倍加愛惜。見記者盯著一排新做好的衣服看,肖海燕高興地為記者展示:御寒的外套、毛衣、棉褲……天氣漸涼,從初秋時節,肖海燕就開始趕制一批冬裝。撫摸著自己親手做出來的衣服,肖海燕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好像想到了這些衣服送到被需要的人們手中時,大家領到衣服后開心的樣子。
采訪中,肖海燕的家人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肖海燕擔心時間來不及,總是熬夜加班做衣服,可就算加班加點,質量卻一點不含糊,她做好的每一件衣服都要重新檢查兩遍,確保沒有不合身的地方。肖海燕告訴記者,很快這批衣服就做好了,等清洗后就交到鎮上,請虎山鎮的工作人員幫忙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
記者從虎山鎮婦聯、民政等部門了解到,近五年來,肖海燕通過鎮政府向貧困地區、災區捐贈自己加工制作的御寒針織衣服1000多件。此外,她還通過市引航愛心志愿者協會送出100余件衣物。
對肖海燕來說,或許自己的世界是寂靜的,但卻是多姿多彩的。2016年,在家人的帶領下,肖海燕參加了引航愛心志愿者協會組織的志愿活動。從此,她就愛上了參加志愿活動的感覺,為了更好地服務他人,她還專門利用休息時間學習了理發,在協會組織的關愛孤寡老人、幫助殘障居民、清潔家園等活動中都有她的身影。2017年上半年的一次志愿活動中,肖海燕認識了虎山鎮東莊村的宋小盛,了解到宋小盛的境況后,肖海燕感到十分心疼。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她經常到宋小盛家中幫助她洗頭、做飯、收拾衛生。直到現在,肖海燕仍然每周日到宋小盛家中幫忙。
“2001年,我剛從聾啞學校畢業,和家人開了這家鋁合金加工店。創業的初期也是十分不順利的,多虧了有鎮上的幫忙。這個店面是工作人員幫忙找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客源也是他們介紹過來的。我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黨和政府的支持。現在,我的事業已經穩定了,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可以幫助別人,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過得好。”肖海燕笑著表示,自己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也很感激生活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接下來也會繼續參加志愿活動,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責任編輯:李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