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乃增,男,1957年出生,濰坊市奎文區東關街道中和園社區居民。
他投身汶川,參與救援震驚全國的8.0級汶川地震;他孝敬老人,照顧97歲老母親生活起居;他和諧鄰里,幫助患腦瘤的鄰居捐款;他援手他人,拾金不昧幫助無數陌生面孔。做一件好事很簡單,做一輩子好事卻很難,他始終在做,也會一直做下去。
情系汶川,自愿踏上救災路
時光荏苒,可能許多人都已經漸漸忘卻了十年前的那場災難。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的里氏8.0級地震震驚了全國,大家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李乃增更是爭當志愿者,走上了抗震救災的最前沿。“國家出了大事兒,我們不能袖手旁觀”。下定決心奔赴重災區最前沿的李乃增,躋身在四川農民工返鄉人潮中,手拿著一張沒有座位的車票踏上了長達42個小時的四川之路。
天氣炎熱,余震時就能聽到房屋的倒塌聲,挽起袖子的胳膊一天下來就曬曝了皮。鮮木耳在枕包長著,倒塌以后都壓到地下,如不及時采摘幾天就會爛掉。李乃增一刻也不敢休息,一天下來就能為一戶災民挽回五千多元損失。災民羅華軍的獨生女羅倩是五年級學生,地震時她正在操場上排練節目,幸免遇難。平時活潑可愛的孩子,地震后驚嚇的沉默寡言。李乃增主動和她交流溝通后,情緒好多了,沒過多久就恢復到愛說愛笑,天真活潑狀態。為了使她得到更多關愛,李乃增在臨行前一天的晚上,經羅倩全家同意認了她做干女兒,并且留給她身上僅剩的600元錢。十天的緊張救援結束后,李乃增依依不舍的踏上了歸途。路上還收到羅華軍的短信,“大哥,你的干女兒看到你走了,回到家里哭得很傷心。”
從此南與北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逢年過節,羅倩時常掛念著這位北方老爸,寄來四川特產臘肉,李乃增也會時常打電話、發微信詢問羅倩的學習、生活狀況。轉眼間,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他還是會惦記著這位災區孩子的生活。下崗多年,每年臘月底他都會把企業發放的200元年貨錢匯給羅倩,2014年羅倩順利考上福建漳州大學,李乃增匯去1000元幫助她交學費,2017年羅倩畢業了找工作,李乃增買了包寄去,鼓勵她好好工作……
援手他人,鄰里陌生人
他和諧鄰里,幫助患腦瘤的鄰居捐款、申請區民政局補助金;他關愛殘疾人,幫助爆胎的殘疾人維修車輛;他援手他人,61周歲還時常在公交車給孕婦讓座;他拾金不昧,多次撿拾錢包手機物歸原主;他保護公共環境,清掃道路玻璃碎渣;他救人危難,多次保護扶梯打鬧的孩童。一名下崗職工,家中始終擺放著的,是當年志愿者的合影和一沓厚厚的匯款憑證;一名普通居民,心系的是人間大愛和他人冷暖。“現在這個物質時代,有錢人想要幫助他人很簡單,但是沒有錢的人幫助他人卻很難,因為我能為別人提供的物質幫助,實在是太少了。我很幸運,每次想要幫助別人的時候,都會賺到錢,下崗以后收入很不穩定,有時候幾個月都不能維持基本的溫飽,但在前往汶川之前,正好趕上給戶里搞裝修,收到工程款4000元,我有了前往災區一線的決心,又有了基本的物質保障,才能讓我把這件事堅定的做下去”。
做一件好事很簡單,做一輩子好事卻很難。李乃增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他不計付出和回報,全心全意地為自己的社區做事,為他人的幸福生活服務,那些點點滴滴助人為樂的“小事”,貫穿著李乃增的日常生活,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未曾改變。人生全程直播,沒有彩排——這是李乃增的座右銘。他,一直在路上,從未停歇。
2018年,李乃增先后被評選為奎文好人、濰坊好人。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