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守一線 創新鑄匠心
趙煒光,男,漢族,1981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集團第一項目管理中心工程管理室主任,負責軌道交通R1線工程建設現場管理工作。

趙煒光,男,漢族,1981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集團第一項目管理中心工程管理室主任,負責軌道交通R1線工程建設現場管理工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趙煒光2004年自石家莊鐵道學院畢業后,在中鐵十四局參加工作,先后參與建設廣州地鐵三號線、四號線、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長株潭城際鐵路、大連地鐵2號線等一批重點工程,歷任項目技術員、工程部長、工區經理、總工等職務,經過11年施工一線摸爬滾打,從初入職場的懵懂少年鍛煉成長為一名擁有豐富地鐵建設經驗的管理人員。2015年當濟南R1線開工的喜訊傳來后,懷揣著為家鄉建設地鐵的夢想,他毅然決然從央企辭職,放棄唾手可得的升職加薪機會,成為泉城首批地鐵建設者。
他參與建設的R1線是我市首條開工地鐵線,面臨著施工難度大,風險點多,工期緊,且特殊地質條件沒有施工經驗可循等困難,面對近乎難以完成的任務,他天天泡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風餐露宿,以苦為樂。工程建設難免出現突發情況,2017年9月21日,R1線最大最深的地下換乘車站大楊莊突現漏水,漏水位置地層為砂卵石層,埋深大、水壓高,很快涌滿南端負三層基坑,如不及時止漏,將導致難以估量后果。在現場,趙煒光與建設方連夜研究優化處置方案,全天候吃住在工地,經過三天三夜連續奮戰,終于在24日凌晨將漏水點堵住,對基坑安全及臨近的經十路和地下管線未造成任何影響。水堵住了,他也累壞了。
匠人匠心、自主創新
濟南是泉城,地下水資源豐富,地鐵建設必須以保泉為前提和根本。“地鐵的地下施工,會不會破壞泉脈,會不會影響泉水噴涌”,自R1線開工以來,這一問題就始終牽動著泉城市民的心。地鐵施工必須要處理好地下車站及區間施工與地下水保護的關系。為攻克這一難題,趙煒光與其他技術骨干一道找資料、查數據、建模型,攻克一道道難關,自主研發了“基坑降水回灌一體化技術”,借助這一技術,施工中抽出的地下水八成都可以回灌到地下,既能補給地下含水層,又能保護泉域地下水資源,可謂一舉兩得。以R1線演馬莊站為例,八個月施工期,回灌的地下水達576000方,接近半個大明湖的蓄水量。他們這一發明最終獲得濟南市技術發明獎唯一一等獎。
工作中,他堅持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一細節,讓工匠精神深入每一道工序,嚴把工程質量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在他及參建人員共同努力下,R1線先后完成22條高壓電纜遷改,十次盾構機始發、接收,安全下穿京滬鐵路、京臺高速、京滬高鐵、富水巖溶區,上跨濟菏高速橋等一級風險源施工,成功解決盾構機穿越富水高強灰巖巖溶區等世界性難題,為我市今后軌道交通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以身作則、攻堅克難
趙煒光所在的第一項目管理中心黨支部是集團優秀黨支部,全體黨員堅持每天佩戴黨徽。在這個團隊里,他時刻不忘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中,他顧大局、敢擔當,想在前、干在前。軌道交通建設365天全年無休,他雖已成家,但每逢節假日,他總是將與家人團圓過節的機會主動讓給別人,外面萬家燈火,他選擇默默堅守在施工一線。時間長了,已懷有二胎的愛人也禁不住抱怨幾句,孩子也嚷著希望能像別人家爸爸一樣,陪著去逛逛動物園,看看小動物。面對家人偶有的不解,他總是憨憨地笑笑,并不多語。因工作表現優異,他先后被評為集團2016年度“先進工作者”,2017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標兵”。2017年12月25日,濟南電視臺《時代風采》欄目組以《軌道交通R1線上的堅守》對趙煒光進行了采訪報道,在全社會引起積極反響。他的努力和付出也最終贏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018年4月8日,時任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調研軌道交通建設時要求,“正在建設的R1線、R3線要全面提速,特別是R1線要確保2019年元旦通車”。這較原定工期提前了整整一年,面對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集團上下打響了“保通車、保運營”攻堅戰,在集團黨委堅強領導下,他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夜日繼日,駐點堅守施工一線,聯合施工方及時優化調整施工方案,重新梳理安排施工時序,積極加強協調配合,誓言啃下這塊硬骨頭。在他的引領示范帶動下,R1線全體參建人員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各專業工程有序推進,成功實現2019年元旦通車試運行的目標。
在泉城浩浩蕩蕩的軌道交通建設大軍隊伍中,這個老實、樸實、踏實的年輕人,用拼搏進取的精神、堅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的品格和夜以繼日的付出,鑄就著自己的夢想和全體市民的夢想,在泉城軌道交通建設事業中抒寫了一曲動人的青春之歌。他榮登2018年度“濟南好人榜”。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