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老兵一生熱心創作
他與好友將幾近失傳的“瞎子唱”傳承并發揚成威海大鼓,李光平用他永不停歇的腳步走出鄉村文明建設的圓舞曲,哪怕是病魔也無法阻止老人為了藝術而無私奉獻的腳步。
李光平:文藝老兵一生愛文化 永遠傳遞正能量
一、人物介紹
李光平,男,1939年8月出生,環翠區羊亭鎮大北山村村民。他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他也是“呂劇藝術之鄉”的名編劇,他還是多個民間藝術團體的客串導演,他與好友將幾近失傳的“瞎子唱”傳承并發揚成威海大鼓,李光平用他永不停歇的腳步走出鄉村文明建設的圓舞曲,哪怕是病魔也無法阻止老人為了藝術而無私奉獻的腳步。

李光平翻閱資料創作呂劇作品
二、主要事跡
“反正我寫的演唱材料,誰愿意演就演,不用打招呼”
“懶懶地走上來,打個哈欠,伸個懶腰,動作要夸張點。開始說詞兒‘我黑黑的頭發、黃黃的臉,頭上挽個尖尖。”最后聲調要高上去,走路要撒開了扭著走……”環翠區羊亭鎮南小城村文化活動中心里傳出了一唱一和的聲音。
這種場景,幾乎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在南小城村上演。
帶頭排練的就是李光平,他已經79歲高齡。可一提到呂劇,仿佛整個人年輕了50歲。李光平自幼喜歡呂劇,12歲時隨村劇團演出拉琴伴奏,15歲開始創作。這兩樣愛好始終伴隨著李光平,并融入到社會活動中。
李光平原來在環翠區羊亭鎮教委工作,退休后,他潛心創作呂劇。這幾年,羊亭鎮先后創建十幾家民間藝術團,作為威海市呂劇協會理事的他,便成了這些藝術團的顧問,這些藝術團里需添置新設備,他總是有求必應。這家需一把墜琴、譜架,那家需一臺洋琴、二胡,他都親自陪著輾轉牟平、龍口等地精心挑選,大家都將他視為知心人。
李光平喜歡創作,無論是小品、呂劇、表演唱、快板,都是信手拈來,他的作品大都以鄉村里的真人真事為原型,因此非常接地氣,在圈內廣為傳唱。
2014上半年,他剛剛創作完成一部呂劇《孝女情》。這部作品是根據汪疃鎮47歲侍候癱瘓父母至今未嫁、獲得“中國好人”榮譽稱號的陳華麗的事跡編寫的。五易其稿后,終于完成了一部優秀的作品。而后該作品由市戲劇家協會排練演出,積極宣傳了身邊的正能量。
另一部弘揚孝老敬老主題的《31號》小品,則通過一些極具戲劇化的情節,批評了兄弟姐妹在贍養老人上斤斤計較的行為,在全鎮匯演時,劇中老媽媽的話讓很多子女進行了自我反思。
創作的呂劇越來越多后,有很多素不相識的文藝愛好者變會主動登門向李光平要演唱材料。有時候,李光平還親自去對方那里指導排練。一來二去,他的很多作品被廣為傳唱。
“反正我寫的演唱材料,誰愿意演就演,不用打招呼”李光平常說。

李光平向記者介紹呂劇創作之路
“文藝是有魔力的,它能在不知不覺中凈化人心”
李光平總是說,對于單純的說教,村民會產生排斥心理。如果通過一部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村民,觸動他們的心靈,凈化他們的思想,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李光平的作品一經在市里或區里演出,很多陌生人就會慕名前來索求劇本或譜子。“文藝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啊。”他說。
2014年3月,《威海晚報》開辟了“夢想征集令”欄目,幫助大家實現夢想。市內一社區就提出了“誰能幫我們編個小品劇本”這樣的夢想。李光平看到報道后立即給寫了小品《一個藥方》,社區主任看了以后很滿意,立即組織人員排練,他又去排練了一個下午。在李光平看來,這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旋律,“大家的夢想大家幫,互相伸手共圓夢。”
平時,李光平會組織文藝愛好者集體活動,教簡譜、教發聲,有時自拉自唱錄好音讓演員們帶回自學。他常說:你們唱個選段樂呵呵,保準熬個好老婆兒,蹦蹦跳跳哼哼唱,不勞醫生開藥方。有時,他還鼓動提議村領導購買樂器組織小型演唱,有了樂器拉的、唱的就多了,打麻將、打撲克的便少了,這對凝聚人心、陶冶情操大有裨益。
不僅如此,早在2012年,李光平還和羊亭的文藝愛好者湊在一起,復興了幾近失傳的“瞎子唱”,他們將這一民間藝術改名為威海大鼓,進行傳承和發揚。為此,他編寫了大鼓《雨夜電話》,講述一名村委主任關懷空巢老人的感人事跡。他說,現在的村干部不但抓經濟強村富村,還關心空巢老人和弱勢群體,確實造福了一方百姓,他要用藝術的形式來宣傳這些正能量。
這些年,李光平創作完成30多部作品,很多藝術團都搶著表演,為了能將作品的內涵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總是親自前去講解、指導和排演。他說,群眾演員的熱情和對他作品的喜愛便是他堅定前行的動力。
“文藝是有魔力的,它能在不知不覺中凈化人心,大家湊在一起搞文藝,以藝術為橋梁,人與人之間也會建立起新型關系,不認識的人成了朋友,有矛盾的人相視一笑隔閡盡消。”李光平說。

李光平與參演群眾進行呂劇排練
病魔也無法阻止他為藝術而無私奉獻的腳步
2018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腦血栓將這位樂觀的老人擊倒了,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李光平終于出院了,但無論身體還是思維都已大不如以前,走路不穩而且說話也有些顛三倒四,子女們知道他喜歡搗鼓藝術也有求必應的性格,怕他還會像以前那樣不辭勞苦地參與那些彩排、創作和演出中去,所以私下地和老人的票友們打了招呼,讓他們盡量不要再麻煩老人了,票友們為了不麻煩老人而選擇善意地疏遠他,但老人一時也閑不下來,沒有人找他那他就自己找別人去。
2018年羊亭鎮將發展呂劇提上重要日程,李光平聽說以后主動地幫忙,依靠多年的關系跑前跑后地四處聯系,在老人的幫助下,羊亭鎮在3月份順利地召開了首次呂劇研討會,隨后又舉辦了多次大型呂劇活動,每一次活動的背后都少不了這位步履有些蹣跚的老人身影,鎮上每次都會邀請老人參與研討或是前排觀看活動、演出,但是老人總說他行動不便而且表達不清楚,怕給大家伙添麻煩,可是每次演出老人都會偷偷到現場去,默默地坐在最后排觀看著演出,工作人員讓他到前排去,老人卻總說:“不用,這里看著挺清楚的,你們忙你們的,不用管我”。
筆耕不輟,琴聲不咽。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李光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傳播文化的道路上,李光平用無私的奉獻將滿滿的正能量傳遞下去。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1.2013、2014年度,被環翠區委、區政府授予“社區先進志愿者”榮譽稱號;
2.2013年度,被環翠區委、區政府授予“社區文藝之星”榮譽稱號;
3.2015、2016年度,被環翠區委、區政府授予“村居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4.2018年9月,被威海市文明辦等單位授予“威海好人”榮譽稱號;
5.2018年度,被環翠區文明委授予“厚德環翠 最美文化人”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