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恩師至親20載
白澤喜,1966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歡唱歌,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音樂的熱愛有增無減。1985年,白澤喜以優異的成績被即墨二中錄取并成為了首批音樂特長生。由于他性格開朗,多才多藝,在班里頗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作為班里的文藝骨干,白澤喜也成了音樂教師周海眼中,最得意的學生之一。

人物簡介
白澤喜,男,1966年8月出生,青島市即墨區環秀街道塔元村村民。
主要事跡
白澤喜,1966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喜歡唱歌,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音樂的熱愛有增無減。1985年,白澤喜以優異的成績被即墨二中錄取并成為了首批音樂特長生。由于他性格開朗,多才多藝,在班里頗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作為班里的文藝骨干,白澤喜也成了音樂教師周海眼中,最得意的學生之一。由于白澤喜的父母均在家務農,家里的經濟狀況比較拮據,即使白澤喜在學校省吃儉用但也時常填不飽肚子。
偶然間周老師得知了白澤喜的窘況,有心幫忙又唯恐傷害他的自尊心,于是經常借家中需要幫忙請他來干點小活兒,再留他在家里吃飯,給他改善伙食。一來二去,白澤喜成了周老師家的常客,回想起老師和師母的良苦用心,白澤喜的內心充滿了溫暖與感激。
1997年,周老師因病去世,彌留之際,白澤喜鄭重的向老師保證一定會照顧好師母和周老師的女兒周菲菲。周菲菲上高中時,每周要去青島學習小提琴,白澤喜總是放下自己手頭的事,親自送周菲菲去學習。現在遠嫁外地的周菲菲回憶起當年的往事,也深情地說:“白大哥就像我的親哥哥一樣,他對我的照顧和愛護,如兄如父,我心中永遠銘記這份恩情。”
而對于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的師母,白澤喜更是關懷備至。用他的話來說,“去師母家比回自己爸媽家還要勤”。
2013年,師母居住的房子舊村改造。年邁的師母因懷念周老師,對搬走非常排斥,一方面是遠嫁的女兒不在身邊,另一方面是無處可去。白澤喜知道這個情況后,第一時間去做通了師母的工作,并決定把師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顧。而這個決定,也引發了他與愛人之間的矛盾。愛人覺得,自己家住房本就不寬裕,又贍養著公婆,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照顧一個外人,更何況回遷遙遙無期。談起這件事,白澤喜特別感謝自己的父母。母親說:“人都有老的時候,周老師對你有恩,咱一輩子不能忘,能照顧咱就要照顧”。公婆的理解與支持,白澤喜的真誠與堅持,慢慢地打動了妻子。直到五年后,師母才回到自己的家中居住。
后來,師母回遷一人獨居,白澤喜更是隔三差五的去看望師母,師母生活不便,白澤喜又托人為師母請了一名陪護,極盡所能把師母照顧好。二十年來,白澤喜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師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主要榮譽
2018年12月,白澤喜獲評即墨好人之星、青島市文明市民。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