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剛:一把焊槍繪精彩
韓樹剛,男,1973年12月出生,威海怡和專用車有限公司組焊二班班長。從業15年來,秉持著“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術做成藝術”的理念,他勤學苦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專注專業,先后改進20多項焊接工藝,攻克許多關鍵零部件制作難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榮獲“威海市優秀職工”“威海工匠”等榮譽稱號。

韓樹剛,男,1973年12月出生,威海怡和專用車有限公司組焊二班班長。從業15年來,秉持著“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術做成藝術”的理念,他勤學苦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專注專業,先后改進20多項焊接工藝,攻克許多關鍵零部件制作難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榮獲“威海市優秀職工”“威海工匠”等榮譽稱號。
在動蕩不安的維和前線,在盛大的國慶閱兵典禮上,在形勢嚴峻的搶險救災一線……一輛輛奔馳的運輸車、閱兵車、凈水車等,留下了他精益求精的焊接工藝。
厚重的防護罩,沉重的焊槍,嗆鼻的煙塵,耀眼的火花……在這個單調而辛苦的工種里,許多人會不自覺地將焊接工作歸為粗重簡單的體力勞動。其實在這背后,更多的是他對焊工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挑戰。
他叫韓樹剛,是威海怡和專用車有限公司組焊二班班長、高級焊工。從業15年來,秉持著“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術做成藝術”的理念,他手握焊槍,勤學苦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注重細節,專注專業,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先后改進20多項焊接工藝,攻克許多關鍵零部件制作難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榮獲“威海市優秀職工”“威海工匠”等榮譽稱號。
憑借勤學苦練的“磨”勁、鍥而不舍的“鉆”勁、自己跟自己較勁的“拼”勁,他用焊槍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
“電焊苦,電焊難,渾身是燙傷,工作衣上全是眼。”這是人們對電焊工的形象描述。
的確,焊工是個苦差事,燒電焊時的強烈火光可能灼傷眼睛,火花四濺可能燒傷皮膚。初踏上焊工崗位后,韓樹剛穿起厚重的工服,帶著口罩,拿著電焊帽,貪黑貪晌地干。
韓樹剛所在的威海怡和專用車有限公司,從事軍民兩用專用車的研制和生產,對焊接的工藝水平要求相當高。
焊縫分長短。焊接長縫時如不能一次完成,就會在上面留下焊縫接頭,影響整體的美觀。
“剛進廠焊的時候,焊縫高低不平,飛濺太多,一點也不美觀。飛濺大肯定是電流電壓不匹配,不匹配的話火花就比較多,影響焊縫的質量。”韓樹剛介紹說。
為什么焊槍在別人手里那么聽話,而自己接的焊縫就不達標?經過不斷琢磨,韓樹剛還真找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主要是手抖、不穩。我覺得憋一口氣的話,整個身體就不會動。當然,這也得根據焊縫的大小來判斷。如果焊縫太大就不能憋氣,喘氣就要勻一點。”
從憋氣到勻氣,韓樹剛為了練習手握焊槍的穩定性,經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完工時,常常是腳麻了,腰也直不起來了。在這股苦練的勁頭下,不斷延伸的焊條長度見證著他焊接技術的飛躍,如今,兩三米的焊縫,韓樹剛都能完美應對;焊接難度相當大的立焊,他照樣氣定神閑、一氣呵成。
業精于勤,技精于專。焊接操作并非坦途,不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難題,關鍵時刻,韓樹剛總是沖在最前面,憑借精湛的焊接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攻克最難的關卡。正是因為有了這股勤學苦練的“磨”勁,鍥而不舍的“鉆”勁,自己跟自己較勁的“拼”勁,韓樹剛成長為精通手把焊、二氧化碳保護焊、氬弧焊、埋弧焊等多種焊接技術的能手,尤其擅長焊接后的校正。韓樹剛自行設計改進焊接工藝二十多項,攻克了許多關鍵零部件的制作難題,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了可靠的質量保障。
像藝術家創作藝術品一樣,他把每次焊接作業都看作是制造一件藝術品
盡管只是一名工匠,但對待自己的作品,韓樹剛自我要求十分苛刻,把每次焊接作業都看作是藝術家創作藝術品。
專用車制造過程中,對焊接的工藝水平要求相當高。維和部隊使用的裝甲運輸半掛車大梁的組焊作業,要求上下翼板與腹板之間間隙均勻,防止組裝、焊接的熱變形,經過多次試驗、反復研究,韓樹剛設計制作了“快速大力夾具”,用該夾具夾緊后再操作,能有效地保證焊接質量,而且可將工作效率提升3倍,并確保批量產品生產質量的穩定性、一致性和通用性。目前,該夾具的設計理念已廣泛運用到其它產品類似結構的部件生產中,節約人工成本5萬余元。
援外的吸污車與灑水車,每次做罐體時都是憑經驗來制作,每節罐體要反復進行壓制,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做出的罐體很難符合工藝要求,韓樹剛通過長時間摸索,發明了罐體圓弧卡板,用該卡板量圓弧后罐體可一次成型,不用反復壓制,生產出的罐體規范美觀,比原來的生產工藝節省了50%的時間。
韓樹剛還對產品移動防爆車庫安裝進行了改進,每臺可節約鋼板4.5Kg,省去長1328mm的焊縫,裝干河砂的時間提高2倍,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每年節約人工成本和材料費10萬余元。
“要將標準刻在骨子里,把手中的產品做到極致,做得像藝術品一樣。”如今,經韓樹剛參與焊接出廠的維和部隊運輸車、搶險救災凈水車、國慶閱兵車等奔馳在諸多領域……回憶起這些,韓樹剛總是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秉持傳承與堅守是工匠精神底色的理念,他誓用焊槍傳承堅守工匠精神
對于技術工人來說,技術就是“飯碗”,掌握了獨門絕技才具有核心競爭力。但在韓樹剛看來,傳承與堅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精湛非凡的工匠技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一代代的傳承和長久的堅持與積淀。
在技術傳承上,韓樹剛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說你聽,我做你看;你說我聽,你做我看”。韓樹剛用實際行動,把自己鉆研和掌握的技術傳授給徒弟。15年來,他培養的徒弟近百名,大多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把自己的知識和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是好事,也是自我提升和學習的過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才更有意義。”韓樹剛這樣認為。
在韓樹剛看來,焊接工作是一種要求精細、精準的職業,看上去很無趣,也難留住人。但是,當你慢慢走進這個職業里面以后,你會發現這里面還是有一些樂趣的。都是焊焊縫,但是每個焊縫有不一樣的地方,有的放平著焊,有的立著焊,甚至有的仰著焊。把焊渣敲開,里面細細的魚鱗紋也是一種美景。
“把心沉下來,專注崗位、專注本職,踏踏實實、埋頭苦干,把擔負的工作做到極致,把自身的作用發揮到極限,通過崗位建功展現自身價值,讓自身成為創新發展的推動力量,那么每個人都能成為工匠。”面向未來,韓樹剛意味深長地表示。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