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崗位非凡的鋼鐵男兒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塊磬石,邁向人生的成功。在泰山鋼鐵集團就有這樣一名員工,憑著對鉗工專業的熱愛,他9年執著追求,不懈努力,成長為一名鉗工技術能手,他就是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最美青工”,2015年被評為“萊蕪市首席技師”,建工機械集團機電車間的普通維修工楊增強。

泰鋼楊增強工作照
人物簡介:
楊增強,男,萊蕪市牛泉鎮徐冶村人,1989年9月生人,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建工機械集團機電車間維修工。
事跡簡介:
熱愛工作是一種信念。懷著這個信念,我們能把絕望的大山鑿成一塊塊磬石,邁向人生的成功。在泰山鋼鐵集團就有這樣一名員工,憑著對鉗工專業的熱愛,他9年執著追求,不懈努力,成長為一名鉗工技術能手,他就是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最美青工”,2015年被評為“萊蕪市首席技師”,建工機械集團機電車間的普通維修工楊增強。
正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006年5月,從萊蕪市高級技工學校鉗工專業畢業的楊增強來到建工機械集團從事鉗工工作,面對新的崗位,對知識、對技術、對裝置、對設備,他充滿了渴望。維修工作是一份苦差事,又臟又累,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源點多,與他一塊分配來的同事陸續都調離了這個崗位。可他本著老書記王守東提出的“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為座右銘,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立志要當一名技術精湛的鉗工。一方面他注重現場的實踐操作,腦勤、手勤、腿勤、嘴勤,虛心向老師傅們請教工作經驗,在生產中對每一個環節他都要弄明白,堅決不放過;針對某些特殊現象作出筆記及預防措施,在解決新問題后,進行總結,寫出自己的心得;另一方面,他還注重理論知識,白天他和同事在現場檢修設備,晚上回到家里通宵達旦學習《機械維修技術》、《機械制造基礎》、《機電設備維護》、《設備故障診斷與實效分析》等理論書籍,他把不懈的學習當做技術進步的階梯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他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他練就一身的本領,能夠熟練掌握對設備的結構性能、維護保養,對設備的故障有較強的預見性,能迅速判斷分析故障原因,并能及早做出相應的維修處理方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2011年10月,265帶燒檢修時,除塵風機軸承溫度過高,致使設備運行率87.5%,存在著重大設備隱患,經廠家技術人員研究,隱患還沒有消除。24歲的楊增強憑著強烈的責任心和不服輸的勁兒,經過現場勘察,并查閱了大量有關資料,最終確認為循環水管內孔壁過小,不符合圖紙的技術要求,致使流量不足,無法達到冷卻效果,必須更換符合圖紙要求的循環水管內孔壁。更換后經使用驗證,軸承溫度恢復正常,設備運行率達到94%,比以前提高了6.5%,廠家的技術員也不禁對這個毛頭小伙子伸出了大拇指。
“當技術工人就要為企業排解技術難題”這也是楊增強始終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技術創新是實踐的產物,他在實際工作中有想法、有思路,敢于向傳統挑戰,憑借著技術特長和攻關本領,改進生產工藝。2012年5月熱軋部中修過程中,由于助卷輥電流量過大無法正常運轉,助卷輥3個月更換一次,造成更換頻繁,增加了維修成本,并且更換難度大。楊增強和班組成員成立調查小組,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得出結論為:軸承的橡膠密封在助卷輥的高速運轉以及高溫的情況下容易磨損變形,造成軸承裝配密封不嚴,楊增強提出對策,把橡膠密封改換為骨架密封,對策實施后的三月內,對助卷輥各運動部位以及軸承溫度進行檢查比對,未發現異常情況。使助卷輥的使用壽命從之前的3個月延長到6.5個月,僅此一項在改造期間就創造經濟效益5.4萬元。此項目參加QC課題發表并榮獲三等獎。此外在他的指導與參與下,改造卷取機活門銷軸的連接方式,將活門與銷軸的鍵條配合改為銷軸的加鍵鏈條配合,提高了活門的使用壽命,每年可降低活門檢修費用20萬元,此方法被評為先進操作法。
路漫漫其修遠,必將上下而求索
從事鉗工工作9年來楊增強始終把每一臺設備,每一次檢修都當做藝術品去精雕細琢,使自己維修的每一臺設備都成為“免檢”產品,兢兢業業的工作成就了他的事業。他2010年取得了技師資格證書;2011年9月廠里技能比武一等獎;2011年11月“泰鋼杯”第四屆萊蕪市職業技能大賽第二名;2012年2月被授予“萊蕪市職工創新能手”榮譽稱號;2012年10月“泰鋼杯”第五屆萊蕪市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2013年3月被授予“萊蕪市技術能手”;2013年5月被授予山東省“最美青工”;同年被授予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2015年被授予“萊蕪市首席技師”榮譽稱號。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多年以來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埋頭苦干、以身作則、不斷提升自己。當問起他工作的經驗時,他說的最多的還是一句老話:“愛崗敬業不僅僅是口號,更是踏踏實實的將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只要我們每個人做到了,公司才能興旺發達。”一個普普通通的鉗工,既沒有多高的文化,也沒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鉆勁,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工人的使命和擔當。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