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守護孩子上學路
王文政,男,1948年10月出生,環翠區鯨園街道東山社區居民。5年的600多個上學日里,王文政每天4次按時出現在威海市鯨園小學門前的天橋上,把孩子們安全地從橋這頭領到那頭,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天橋爺爺”。王文政忙碌的身影溫暖著孩子們上學放學的路,也如同一道美景點綴著環翠這座文明幸福的城市。

王文政(左)幫助老師整理路隊
王文政,男,1948年10月出生,環翠區鯨園街道東山社區居民。5年的600多個上學日里,王文政每天4次按時出現在威海市鯨園小學門前的天橋上,把孩子們安全地從橋這頭領到那頭,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天橋爺爺”。王文政忙碌的身影溫暖著孩子們上學放學的路,也如同一道美景點綴著環翠這座文明幸福的城市。
在威海市鯨園小學門前的天橋上,每天總有一位戴著紅袖章的老人,護送孩子們上下天橋,提醒他們注意腳下的臺階。他叫王文政,鯨園街道東山社區居民,今年70歲,已經義務“站崗”5年時間了,孩子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天橋爺爺”。
志愿護送學生過天橋
2018年1月的威海,室外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早晨6:50,王文政像往常一樣,穿著厚厚的防風衣,腳上穿著棉鞋,戴著白色的手套,準時來到鯨園小學門前的天橋上。他會先繞著天橋“巡視”一圈,用腳試試臺階有沒有霜,滑不滑。如果看到地上有垃圾,就彎腰撿起來塞在口袋里。
等到7:10左右,孩子們陸陸續續來上學,也是王文政老人最忙碌的時候。只見他站在天橋上,像一名“戰士”一樣看著四周,發現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就會從天橋上走下去,拉著孩子的手走上來。
7:55,鯨園小學的大門關上了,王文政老人還會站在橋上等上幾分鐘,等到學校開始上課了,才會收拾一下往家走。他早晨一般6:30左右就出門,大部分時間都來不及吃早飯,只有等到回家后才能吃上早飯。
王文政今年70歲,從機關退休后本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打拳、舞劍、和老友聊天……都會很愜意,為什么要在這里“站崗”呢?
老人告訴記者,7年前,孫子升入鯨園小學一年級,他開始每天接送孫子上下學,在路過小學天橋的時候,發現天橋第一個臺階最高,低年級個子矮的學生很容易摔倒,所以遇到年齡小的孩子上下樓梯,他就會過去幫助一下。久而久之,鯨園小學的教導處老師看到之后,就詢問他愿不愿意作學校的志愿者,護送學生上下天橋。“我當時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作為有著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后能為黨,為社會做點事,我感覺很開心。”王文政說。
這期間,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氣,王文政老人會來得更早。下小雨,他都怕遮擋住視線看不到個子小的學生都不穿雨衣。下雪天,他會把天橋的積雪清理干凈,等到孩子們來上學的時候就不會滑倒了。
只要學生們還要上學,王文政老人就會每天早上6:50,中午11:20,下午15:20準時出現在天橋上,護送孩子們上學、放學。沒想到,這志愿者一干就是5年,老人把志愿服務看成一份責任。
溫暖著孩子們上學路
每天,走過天橋的孩子們都會自發地跟王文政說“爺爺好”,有的孩子還會給王文政敬個隊禮,有的孩子會停下來問一下時間,面對所有的孩子,老人都是樂呵呵的,不會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
“孩子們是最天真無邪的,只要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回憶起孩子們做的暖心事,老人說,那可真是太多。“孩子們會偷偷塞給我糖果、小吃;這幾天霧霾嚴重,有個小朋友塞給我一個袋子,說現在不能打開,要等他進了學校才能打開,我打開一看,是兩個口罩;元旦的時候,有個小朋友給我制作了一張賀卡,還有一個小朋友把她最好的一幅畫送給了我。這種暖心的事實在太多了,說都說不完。”
天橋上的風很大,不出五分鐘全身就凍透了,記者問老人:“不冷嗎?”他說:“聽到孩子們說爺爺好,就不感覺冷了。”
雖然義務護送孩子讓王文政十分忙碌,但他說家里人都很支持他做志愿者。“我現在穿的防寒的衣服、手套還有護膝都是兒子媳婦買給我的。”
鯨園小學的老師們對王文政也是給予充分的支持,路過的時候總是噓寒問暖的,跟他說一聲辛苦了。“孩子們都很喜歡王文政,見面都叫爺爺好。有他在天橋上看護著孩子們,學校、家長都放心。”鯨園小學副校長李澤紅說。
送學生的家長看到王文政老人也會說一聲“大叔,早上好。”還有的學生家長看冬天太冷,就想要送副手套給他,都婉言謝絕。學生家長田儷說:“以前送孩子得送到學校門口才放心,現在有了王文政老人,我們把孩子送到天橋底下就能放心得走了。”
學校門口傳達室的畢師傅有的時候看王文政來得太早,外面又太冷,就叫他來傳達室暖和一下。畢師傅說:“說起王文政,沒有人不豎大拇指,沒有人能像他這樣風雨無阻地堅持這么多年。”
600多個上學日,每天4次按時出現在鯨園小學的天橋上,王文政老人把孩子們安全地從橋這頭領到那頭。他忙碌的身影溫暖著孩子們上學放學的路,也如同一道美景點綴著環翠這座文明幸福的城市。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