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國,男,漢族,1973年5月出生,國網昌樂縣供電公司變電檢修班副班長。
1993年參加工作以來,主要負責境內20多座變電站的新建、擴建和大修、技改等工作。多年來,他身處一線,在電網最核心的崗位一干就是20余年,一直兢兢業業、踏踏實實,贏得領導與同事的一致贊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出了新時代電力員工的風采。
注重實踐,為設備健康運行保駕護航。變電站是電網的樞紐,站內設備錯綜復雜,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變電檢修人員,不僅需要過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他先后參加了公司15座變電站的新建、6座變電站的保護改造及11座客戶站的新建工程施工工作,在工作中碰到新問題、他都會記錄下來,查找資料,反復推敲,不把問題弄明白不罷休。他創新了二次設備安裝接線方法和施工工藝,革新了鹽密測試技術,準確指導了變電站的檢修和清掃工作,防止了污閃事故的發生,為公司節約資金170多萬元。
110千伏方山變電站,是公司第一座數字化智能變電站。由于沒有可借鑒的施工經驗,為了確保變電站順利投運,他帶領全班人員核對圖紙、學習設備說明書,分析施工中的危險點,研究制定了詳細的預控措施,利用“倒排工期法”,合理制定施工進度表。邊學邊干,遇到問題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分析研究,最終革新了SF6組合電氣無塵化冬季安裝方法,研制了“SF6恒溫快速充裝裝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解決了組合電氣的SF6氣體充裝等難題。在整個變電站建設期間,他每天起早貪黑奮戰在施工現場,由于長期以來的超負荷工作,體重由原來的160斤降到137斤,在他的帶領下,變電站工期提前43天投運,并一次送電成功。
在2011年在試驗工作中,及時試驗分析出110千伏盛世變電站#2主變、山水變電站#1主變等多臺大型變壓器的內部早期潛伏性異常,C2H2和H2超標。在公司110千伏馬宋站檢修試驗過程中,及時發現SF6組合電器的氣體滲漏的隱患,如不及時處理將造成變壓器和SF6組合電器的嚴重損壞,由于他判斷準確,為公司避免了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勇于創新,為電網安全生產提速增效。面對城市電網和變電設備的快速發展,他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結合自己長期在一線的工作經驗,對工作中的難點和危險點進行論證研討,在工作中尋求創新,在創新中尋求樂趣,跟同事們一起改進了多件常用的施工工具。“電力拉線快速制作裝配裝置”、“電纜頭絕緣層剝離輔助裝置”等7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9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國家級優秀QC成果3項,省、市級以上優秀創新獎26項,在濰坊市職工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二、三等獎,其中“全密封取樣裝置”在2016年被山東省電力公司在全省推廣應用,解決了在變壓器線監測等多項技術難題,提高了設備健康水平,保證電網安全供電。
風雨馳援,為群眾的生命財產保安全。臺風“魔蝎”“溫比亞”先后襲擊昌樂地區,造成昌樂縣多處電力設施嚴重受損。8月19日下午4點,已經兩天一夜沒有休息的他,接到上級通知:“10千伏高水線受到臺風襲擊造成線路跳閘,高崖庫區泄洪閘失去主供電源,可能影響泄洪量控制”。情況危急,險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組織人員趕赴高崖庫區。在前往搶險現場的路上,瓢潑大雨下個不停,地面積水有的地方已達50厘米以上,交通環境非常復雜,現場白茫茫一片,許多車輛拋錨在路上,為了確保搶險人員和發電車能夠快速安全到達搶險現場,每遇到積水深的路段,他都會下車在前方領車前行,50公里的路程走了2個多小時,直到下午6點10分順利到達了高崖庫區,制定了發電車接入方案,冒雨將發電車電纜接入庫區配電設備,及時將發電機組投入運行,確保了高崖庫區泄洪閘的安全可靠供電,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注重管理,培育新人為企業增新風。他積極參加“山東省技師工作站”培訓活動,加強崗位培訓,在工作實踐中確定科技創新課題,帶領全班堅持“安全活動”、“反事故演習”,制定安全生產目標,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了現場標準化作業。積極開展“師帶徒”活動,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過硬技能進行無私傳授,根據徒弟崗位特點創出了“三個一培訓”方法,利用現場課堂、技能培訓、技術難題會診、技術研討等多種培訓方式,為公司培養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其中18人并取得了省技能崗位證書。
他在工作中刻苦鉆研,無私奉獻,2014年獲得濰坊市“第五屆知識型職工先進個人”、2015年獲得濰坊供電公司“先進工作者”、2016年獲得“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2017年獲得“濰坊市富民興濰勞動獎章”、2018年“獲得濰坊工匠”、濰坊供電公司“抗洪搶險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