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念根植 善行遠播
多年來,王英彬都十分熱心于參與公益事業。“我的追求就是不斷地創造、發展事業,隨著事業的不斷壯大,不斷為百姓做更多實事、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并做出更大貢獻,這也是我人生的快樂。”他說,社會有著不同的分工,而不變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需求,需要你的人越多,你體現的價值就越大,就更是樂在其中。

王英彬,男,1973年6月生人,壽光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副會長,法恩莎衛浴壽光分公司總經理。
多年來,王英彬都十分熱心于參與公益事業。“我的追求就是不斷地創造、發展事業,隨著事業的不斷壯大,不斷為百姓做更多實事、為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并做出更大貢獻,這也是我人生的快樂。”他說,社會有著不同的分工,而不變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需求,需要你的人越多,你體現的價值就越大,就更是樂在其中。在這次抗災救災活動中,他的組織里領導力協調力和個人參與的熱情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災情即是命令,連續抗戰不停歇
災情發生后,正在吃飯的王英彬接到帶隊去一線堵壩口這一任務后,扔下手中的飯筷,20分鐘到達市委一號樓前集合,在半小時內推動12支團隊130名志愿者,急馳趕到災區參與救援。在他的影響下,30余名黨員帶頭行動,營造了黨員帶動群眾的良好氛圍,激勵了廣大志愿者。先后又有三支公益團隊60名志愿者陸續趕到現場參與到抗災救災中。
災后第一天,志愿者們克服洪水阻路等困難,第一時間全力參與救援搶救。經過志愿者六小時的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壩口終于被堵住。在得知受災救助站極需大量物資的情況下,王英彬快速通知各個公益組織捐贈水、面包、方便面等食品,緊急送達群眾手中,為其解決燃眉之急。
充分發揮身為黨員與壽光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副會長的職責,匯聚更多社會力量投身抗災救災。先是迅速發布抗洪救災倡議書,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重建家園。后又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發布抗災救災信息10期,及時傳遞抗洪志愿服務信息,點擊量超過5000余次。通過建立“洪水無情,人間有愛,志愿服務聯合會救災專群指揮部”,68個公益團隊并吸引多個社會力量共計3000人,參與到抗災幫扶中。通過組織活動開展,先后有老師、個體老板,學生、公司員工等社會人員8000余人次參加到志愿服務中。
廣大志愿者主動對接災區鎮黨委、志愿服務聯合會,在不添亂、不添堵,不傳謠、不信謠的同時,服從調度、積極配合,對受災地區實行精準幫扶。李樹剛、李金華免費提供車輛,先后為紀臺、羊口、營里、稻田等地送去大量編織袋、掃帚、鐵锨等救災物資,以及水、方便面、棉被、84消毒液等等多宗生活物資。同時,還每日組織人員為消防官兵做好后勤保障,為各物資儲備庫提供志愿服務,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戮力同心,竭盡所能,發揮出了志愿服務帶頭人和黨員的先鋒作用。
慈善無小事,從點滴做起
談到堅持做公益的動力來自哪兒時,王英彬說:“我從小受母親的影響很大,她教育我有能力就要做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她鼓勵我在人生路上要多做一些好事、善事。”在王英彬記憶中,母親時常念起一段往事。20世紀60年代初,家里兄弟四人,父親那時上班工資低,母親在家里養著他們,生活條件非常困難,有時飯都吃不上,家里人商量后想把二兒子送到別人家養活,因為家里實在是養不了了,孩子們跟著都受罪。而舍不得孩子的母親,便帶著老二外出討飯,當時多虧好心人給的面餅子,母親也沒有將二兒子送到別人家。所以母親時常說:“要幫助身處困難的人,給他們搭把手”。
經歷多年在外奔波打拼后,王英彬回到家鄉壽光,他選擇了創業之路。一路艱難,他始終不忘母親的叮囑。偶然的一次機會,王英彬加入了天平幫扶基金。天平幫扶基金張守營說:“王英彬進入天平幫扶基金以后,參與了很多公益活動,去年他拿出五千多元資助了田柳鎮的10個貧困學生和13個貧困家庭,并利用節假日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參加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動。通過參加這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他不僅向周圍人傳遞著正能量,而且感染著很多人參與公益。”
公益路上,厚德與善德同行
王英彬致富不忘桑梓地,愛心回報社會及父老鄉親。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王英彬帶領家人堅持做公益,做志愿者。多次捐款捐物幫扶需要幫助的人,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2014年9月汶川大地震,捐款支援災區重建;2014年10月起,參加了文明交通志愿服務;2016年2月,救助上口趙永祥貧困家庭;2016年4月參與關注自閉癥兒童公益活動;2016年5月攜全家參加市“感恩先烈 擦亮墓碑”志愿活動;2016年5月,救助孫家集街道貧困家庭,幫扶稻田鎮方雷鳳、方雷坤姐妹倆;2017年1月,出資幫扶10名貧困學生……王英彬先后參與幫扶活動100多次,個人累計捐款8萬余元。
參加的公益活動中,讓王英彬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6年參加本報組織的“舊衣新送冬暖活動”,他不僅出錢出物,還全程開車到“冬暖”活動的目的地,跟隨“冬暖”車隊參與愛心活動。從壽光出發到河南平頂山,車開了8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學校,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學校條件十分簡陋,孩子們的衣著單薄,沒想到,在壽光千里之外的農村,還有這樣辦學條件。雖然條件艱苦,但孩子們渴求知識,老師也在堅守中傳播知識與希望。”王英彬說,在了解完學校的情況后,因為內心不能平靜,他跟一同前去的兩位志愿者商量,三人又捐出了1500元錢,并叮囑校長,希望再幫助兩名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幫他們減輕經濟壓力、安心求學。
匯聚善心,成立彌水公益服務中心
王英彬不僅自己躬身公益實踐,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對公益的理解,傳遞社會正能量,帶動著身邊朋友投身公益。6月初,王英彬聯合壽光建材行業商家,本著弘揚慈善,奉獻愛心,扶危濟困,傳遞文明的宗旨,成立了壽光市彌水公益服務中心。彌水公益慈善團隊將圍繞助學,扶貧,救孤等開展活動,為促進壽光慈善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6月20日,彌水公益服務中心根據營里鎮政府提供的10名困難學生和13個困難家庭情況,籌集10000多元善款對困難學生和家庭進行了幫扶。7月24日,王英彬又與公益中心成員籌集16000多元善款對羊口鎮10名困難學生和15戶困難家庭進行了幫扶。活動還沒結束,王英彬又開始籌劃下一次愛心活動的方案,聯系敲定活動的一些細節。他說:“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讓自己非常高興的事情,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永遠不會覺得累”。
8月4日,壽光市成立了志愿服務聯合會,王英彬因工作突出,順利當選壽光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副會長。從此,他更加全身心投入到壽光志愿服務事業中來,文明城市創建期間,他先后組織30多個公益團隊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撿拾垃圾、維護秩序、文明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1500多人次,他說:“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僅優化了環境和秩序,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活動中,用實際行動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助力增輝。”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