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現居住于泰安新泰市翟鎮后羊村,于2013年2月結婚,其丈夫張慶,現任中部戰區某部隊戰士,當兵13載。婚后李玲溫柔賢惠、勤勞持家,扶老攜幼,任勞任怨,默默支持丈夫獻身國防事業,照顧公婆飲食起居,給植物人大伯哥做飯喂水,照顧引導孤兒智障堂弟,做好軍營堅實后盾,塑造了無私奉獻、自強自立、無畏無懼的好軍嫂形象,被評為山東省第十一屆“十佳好軍嫂”。
為人妻:家里有我,你安心在外"站崗放哨"
面對家中患病的植物人大伯哥,面對無父無母的智障堂弟,剛定親時,親戚朋友輪番勸她,你可得仔細想好,他們家的負擔可不是你能承受的,真嫁過去,他當兵在外,什么忙也幫不了,你這一輩子也熬不出頭。而她總是一笑而過,“我看中的是他的人,他所遭遇的,我愿意與他一起分擔,革命分工不分家,丈夫的職業是軍人,那我的職業就是家庭”。婚后,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她從不跟丈夫提,不愿分散丈夫的精力。懷孕期間,她突發高燒,腳踝脫臼,加上孕期各種不適,她看起來憔悴不堪。婆婆多次提出讓丈夫回家探望,她都一再回絕,她說:工作上我幫不上他的忙,但我也不能拖他的后腿。多年來的心酸委屈,她誰也沒有說,默默地用行動支持丈夫對國防事業的執著追求。有時候別人問起,她淡淡地說"誰家還沒個事,告訴丈夫這些事,他離得遠,也只能是干著急,還分心,倒不如讓他在部隊好好干,抱個軍功章回家"。
為人媳:爸媽別愁,稚嫩的肩也是"頂梁柱"
嫁給軍人就等于嫁給了祖國,舍小家才能顧大家。婚后,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承諾,用自己柔嫩的雙肩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承擔起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公婆年事已高,文化程度低,收入微薄。而家里尚有植物人哥哥、叔家的智障堂弟,還有自己嗷嗷待哺的兒子。困難和矛盾并存,她主動提出,讓婆婆安心做好村里的保潔工作,她在家照顧他們三個。婆婆聽后是萬分心疼,而她說:"我年輕,不怕累,不怕臟,咱不都是為了讓這個家更好么。"從那以后,在后羊村,經常看到李玲每天不到5點就起床,趁著兒子還沒醒,先跑到婆婆家打掃好衛生、做好飯,然后給植物人哥哥洗臉、喝水、喂飯,幫哥哥翻身活動,按摩身體,端屎倒尿。還要不斷告訴堂弟不要亂跑,注意安全。忙完這些,接近8點,兒子也快醒了,又要開始照顧孩子吃飯穿衣。而看到婆婆身體不好,經常腰酸背疼,她就扛起掃帚上街替婆婆掃地,鄰里剛開始異樣的眼光也慢慢變成了由衷地欽佩。大家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內心充滿善良臉上永遠掛著笑容的女孩。為了讓她少干點活,大家都把自己門前的垃圾清理的干干凈凈。
為人母:堂弟別怕,我們的家一個都不能少
俗話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李玲除了細心照看著自己的幼兒,還照顧著一位特殊的"孩子"。堂弟張某,出生三個月母親就去世了,7歲的時候父親也因病去世,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李玲的婆婆主動將他接到自己家里,當成親兒子照顧。李玲嫁過來以后,婆婆曾經對李玲說,你要是覺得他是個負擔,咱就把他送孤兒院。李玲當場拒絕,說道:咱不能送他去孤兒院,他有親人,以前只有你們,現在我來了,又多了個親人,咱們力量更大了,對他的愛應該更多。張某天生智力不足,文化水平低,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青春期,更加叛逆,如果不好好看著,時常就會做出驚人的舉動。有一次兒子患病,李玲陪兒子打了一天針,回來后發現張某把房頂的電線全部剪斷,家里的櫥子柜子被翻得亂七八糟。她知道以后,先問人怎么樣,得知張某安然無恙才松了一口氣。張某雖然上完了九年級,但是依然不會數數,她就拿著小學數學,讓張某和兒子坐在一起,一個一個地教。對于他犯的錯誤,一點點地糾正。她經常說:"我們都不能放棄他,他跟了我們就是緣分,我們有責任照顧好他。哪怕有時候是對牛彈琴,我相信,時間久了,總會有效果。"就這樣,在她的慢慢引導下,張某的性格逐漸發生了變化,不再那么暴躁,慢慢的也變得開始有禮貌,還能幫助干些家務活。現在,在后羊村,提起李玲,沒有人不豎大拇指!
李玲是眾多可愛可敬軍嫂中的一員,她幾年如一日的忍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默默地忍受著孤獨,但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她還是種出了自己的美麗花園,散發著軍嫂的獨特芳香。在她的無聲支持下,丈夫在軍隊表現十分突出,多次獲得嘉獎、優秀士官,兩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獲三等功一次。面對這些榮譽,她說,我是軍嫂我自豪,我什么都不圖,就圖他在外安心保家衛國,多為祖國做貢獻!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