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崔風業,男,漢族,1964年2月出生,山東省青島市人。青島市市北區延安路街道明霞路社區居民。
事跡概述:
崔風業,一位誠實守信、品行高潔的老大哥,擁有一顆比金子更寶貴的心。
7月8日,崔風業在舊貨市場花50元買了個舊保險柜,回家后卻意外在夾層中發現了前主人存放的存折、金條、金箔等,面對價值十幾萬元的財物,夫妻倆選擇報警尋找失主。輾轉兩地,最終將它們交還到濟南的失主手中。“我花錢買的是保險柜,保險柜里的東西原本就不屬于咱,咱就不能拿。”面對眾人稱贊,崔風業這樣說道。崔風業拾金不昧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客戶端、央廣新聞、北京青年報、青島早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平臺紛紛報道。
事跡正文:
廢品站里買回保險柜
崔風業家住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緊鄰“十五大街”,平日里他愛好收藏,一直想要買一個用來存放心愛物件的保險柜。7月8日下午,回家路上經過一個廢品回收站時,崔風業被一個二手保險柜吸引住了。“當時我就注意到這個保險柜雖然是二手的,但是沒有破損,上面的覆蓋膜都沒有揭掉,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我就看好了想買回家自己用。”崔風業說,當時旁邊有人也看好了這個保險柜,出價30元,回收站的人正在猶豫,他當即表示出50元,并最終以這個價格買回了保險柜。崔風業完全不會想到,自己以20塊錢差價“搶”回家的一個二手保險柜,竟然遠遠“物超所值”。
“保險柜得有七八十斤,費了好大勁才搬上3樓。”回到家,崔風業就開始研究保險柜的用法。就在他重新設定好密碼,準備把自己收藏的小物件放進保險柜時,突然想到,一般情況下保險柜中會有暗格,但自己買回家的保險柜卻沒發現。帶著這個疑問,崔風業打開電腦想要在網上搜查一下這款保險柜的相關使用說明,順便看看這個保險柜的暗格在哪里。最后,他終于在網頁上找到了和自己買回的保險柜一模一樣的圖片,上面也標注了此款保險柜暗格的位置。于是,按照網上的提示,他再次打開保險柜查看,果不其然,掀起柜子底部的墊子,確實有個機關,“因為墊子與保險柜底部密封很嚴,確實很難分辨,但打開之后全家人都驚訝了。”崔風業說。
暗格里藏10萬余元財物
打開暗格需要鑰匙,可是崔風業在買回的保險柜里并沒有發現任何鑰匙的蹤影,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用螺絲刀撬。“爸,你在房間里搗鼓什么呢?難不成這保險柜里還能撬出金子?”看到崔風業忙得滿頭大汗,一旁的兒子開起了玩笑,可沒想到,兒子隨口說出的玩笑話卻一語成真,崔風業還真的就撬出了金子。
當崔風業打開暗格后,他被眼前看到的東西驚呆了—兩本存折、一根50克金條、兩枚金箔紀念幣和一枚銀箔紀念幣。沒想到自己50塊錢淘回來的二手保險柜中竟然還藏著這么大的秘密。不止崔風業,家中的老人和兒子在看到保險柜中的這些財物后也大吃一驚。
輾轉兩地找到財物主人
驚訝過后,崔風業怦怦直跳的心很快平復下來。“當時正趕上我愛人下班,她說,這些東西不能留,得趕緊找找失主的線索。”在整理暗格中存放的東西時,崔風業通過存折余額以及相關購物發票發現,財物的總價值超過了10萬元,其中那根50克的金條就價值1萬多元。可除了存折上的姓名,所有的東西中都沒有發現任何能透露失主身份的信息。如何找到失主?崔風業一家人不得以只好把“難題”交給民警。第二天一早,崔風業便帶著在保險柜中發現的所有財物去了延安路派出所,想要通過民警與失主取得聯系。
在聽了崔風業的敘述后,延安路派出所展開了尋找失主的行動。民警一邊通過兩本存折的開戶行查找失主的相關信息,一邊通過崔風業提供的廢品回收站信息,找到了收廢品的師傅并向他了解回收保險柜的時間和地點。“金條、金箔這些實物是沒有所有人線索的,好在有兩本存折。”辦案民警回憶說,幾經周折后,他們通過其中一本銀行存折得知了失主的身份信息,并通過回收保險柜的地點一路找到了失主陳先生的工作單位,最終聯系上了陳先生的妻子,7月13日中午陳先生的妻子從濟南老家帶著相關公證書和證明來到延安路派出所,在崔風業和派出所民警的共同見證下簽字認領了丈夫生前留下的財物。
原來,陳先生前一段時間突發疾病去世,家里人在清理完他的遺物后,覺得保險柜沒多大用處,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后就將保險柜當做舊貨賣掉了。“他走得急,沒告訴我們里面還有個夾層。”失主說。“我當時真是感動得說不出話來。金條和存折不一樣,上面沒有名字,即使撿到后私藏起來,別人也不會發現。如果換了別人,可能很難像崔先生一樣選擇找到失主,物歸原主”。
為了表達對崔風業的感激,失主提出請他吃一頓飯,或者給他部分現金作為感謝,但都被崔風業拒絕了。“50塊錢買的是保險柜,但不包括里面的財物。”崔風業說,如果是一張彩票,中了再大的獎他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但這次的“意外之財”他不能接受。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科書
崔風業的家里住著一家三輩4口人,岳父楊東洲已經83歲,兒子也已經25歲。
“我和我父親都在銀行工作了一輩子,每天經手大量現金,但那不是咱們的,咱就不能動心,這次也一樣,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找找到底是誰的東西,想辦法還給人家。”崔風業的妻子楊柳說,這件事讓她最開心的是,從頭至尾兒子都在現場,目睹了父母處理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他們希望這是夫妻倆送給兒子踏入社會的最好的教科書。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