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現場伸手相助救孕婦
1997年參加工作,現任東明縣運管所所長。自參加工作以來,因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該同志于1998至2010年,連年被評為優秀;2012至2016年,連年被東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車禍現場伸手相助,危難之中勇救孕婦
張高民,男,1973年1月出生,大專學歷,中共黨員,1997年參加工作,現任東明縣運管所所長。自參加工作以來,因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該同志于1998至2010年,連年被評為優秀;2012至2016年,連年被東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危難之處,勇施援手
2018年4月25日下午,郝恒飛給身懷六甲的妻子去縣醫院剛進行了體檢,開著電動四輪車沿106國道返回三春集鎮趙盤寨村老家。途徑劉樓鎮時,一輛運載食用油的車輛因故停在路邊,丈夫郝恒飛在即將超越這輛車的時候,忽然發現對面駛來一輛車,為了避讓車輛,與停放在路邊的運油車發生相撞。車子的右前部直接插入貨車,電動車嚴重變形,坐在副駕駛的妻子艷蒙因為猛烈撞擊受傷昏迷過去。
此時,新上任的東明縣交通局運管所所長張高民因工作原因恰巧經過此地,他見狀急忙將車停在路邊觀察情況,看到坐在副駕駛的女子身懷六甲,卻因為撞擊臉部劃出了一個大的傷口、渾身都是玻璃碎渣,臉上身上布滿鮮血,如果出意外,就是兩條命,情況萬分危急!熱心的他一邊號召周圍群眾將電車從卡車下面抬出緊急救助傷者,一邊撥打120急救電話!急救車距事故現場有20多公里,時間就是生命。分秒必爭!他與群眾一起將孕婦抬入他的車里,他要開車將孕婦送往縣城方向以節省時間。這時旁邊的一位群眾忽然拉他到一邊輕聲對他說,“你看,你這車可是新車,萬一孕婦有個三長兩短,對你來說就太不吉利了……”張高民啥也沒說,只說一句,“我是共產黨員,救人要緊”!邊開車向東明城疾馳,開到沙窩鎮時與迎面呼嘯而來的急救車相遇,他又與救護人員一起將孕婦抬上了救護車,此時的他,因為過度緊張,已汗流浹背!
事后,他拎著禮品前去醫院探望夫妻二人,在縣醫院的產房里,看著臉上縫了多針的艷蒙,得知母女平安,嬰兒順利出生,他長長的嘆了口氣。感動的夫婦二人,連聲道謝!經當地自媒體“東明之聲”、“菏澤手機臺”、“菏澤廣電網”報道后,已在當地廣為人知,傳為佳話!
張高民的義舉并非偶然,2011年8月4日,時任馬頭鎮交管所長的張高民正在里柳屯---東蘭路的鄉村公路上執行日常巡查工作,突然聽見有人喊‘救命’,沿著聲音方向,他急忙跑過去,看到一名男子被一輛翻倒的農用三輪車壓著、鋼筋穿透了他的大腿,發動機水箱里滾燙的開水浸透的受傷男子的褲管,若不及時施救,傷者隨時會因失血過多或嚴重燙傷危及生命!他沒有猶豫,立刻將該男子送到東明縣人民醫院進行救治。事后,該男子多方詢問,將電話打進交通局辦公室,才得知是馬頭鎮交管所長的張高民救了“命懸一線”的他。
后被《現代交通報》、《齊魯晚報》、《菏澤日報》、《菏澤交通》等多家報紙和新聞媒體報道,張高民“見義勇為、勇救三輪車主”的事跡被當地群眾一度廣為傳誦。

情系孤殘人,大愛滿人間
張高民常說:“社會需要正能量,生活需要熱心腸”。在所有認識他的人眼中,他是一個平易近人、樂觀向上的人,更是一個孝老愛親、無私助殘的人。他年年看望馬頭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并給予物質和經濟上的援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逢中秋節、春節,張高民都會從自己本不高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購買燒雞、月餅、白酒等老人們喜愛的食物飲品,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們送去節日的祝福,累計捐出財物20000多元。并與馬頭鎮東街殘疾人王廣志結成幫扶對子,資助他學門技術,在集市幫開了間修車鋪;每逢年節,到鎮西街和興店村慰問困難家庭兒童劉婉茹、王雅婷,為他們帶來新衣服和學習用品,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張高民說,自己盡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希望能喚醒更多人的良知與愛心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關心身邊的老人、困難兒童和弱勢群體。
兢兢業業,創先爭優
張高民同志的英雄事跡源于他內心深處對職責的無限忠誠,對道義的鐵肩擔當,對群眾的無私關愛。在多年的交通工作中,無論是規費征收、路政巡查,還是現階段交管所職能轉變后所從事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他一直勤勤懇懇、嚴以律己、一絲不茍,無私奉獻。前幾年,馬頭鎮權莊村的街道和出村路是“大坑套小坑,小坑連大坑”,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到陰雨天,村民出不去,外面的車輛也進不來,糟糕的路況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他得知情況后,多次實地考察了解群眾的心聲,積極和當地政府協調,籌措資金12萬元,于2011年7月13日,對權莊村街道公路進行坑槽挖補200多平米,路肩整修500多米,灑油罩面2500多平米,還修了一條寬3.5米,長200米的出村水泥路,一舉使該村告別“晴天漫天土,雨天一街泥”行路難的歷史。
2013至2016年,馬頭交通運輸管理所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