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奶奶”的公益人生
邢威敏,女,1952年12月出生,環翠區環翠樓街道西北村社區居民。年過花甲的她平日生活簡樸,褲子穿破都不舍得扔掉。可她從2008年開始至今,堅持每年為貧困山區的學生們捐款捐物,累計已有十幾萬元。這些錢都是她開小店、賣冰棍一元一元攢來的。

邢威敏,女,1952年12月出生,環翠區環翠樓街道西北村社區居民。年過花甲的她平日生活簡樸,褲子穿破都不舍得扔掉。可她從2008年開始至今,堅持每年為貧困山區的學生們捐款捐物,累計已有十幾萬元。這些錢都是她開小店、賣冰棍一元一元攢來的。
“汶川地震捐2萬元財物、九寨溝地震捐1萬元現金,捐資助學1萬元,去張村一所小學帶去了400套運動服……”在環翠區環翠樓街道西北村社區,有一位賣了一輩子冰棍的也做了一輩子公益的花甲老人——邢威敏,她每年兒童節都會給社區的孩子們送去新衣服,深受孩子們喜愛。今年66歲的她,在10年的時間里,捐款捐物多達十幾萬。這些錢都是她開小店、賣冰棍一元一元攢來的。
邢威敏的小店在威海市統一路,明明是個外貿童裝店。可她最寶貝的卻是店里兩個大冰柜。每天最開心的是守在冰柜前,把各式各樣的冰棍遞到小朋友手中。孩子們都親切地喊她“冰棍奶奶”。
邢威敏今年66歲,算起來,她差不多賣了40年冰棍了。前不久九寨溝地震發生后不久,她拿出一萬元現金送到威海市紅十字會。過去的10年間,她已捐錢捐物達10余萬元。
邢威敏小學五年級時因一些客觀原因輟學。15歲開始,她便在食品廠做搬運工,體力上的過度勞累一度讓她對生活失去希望,一直耿耿于懷未完成的求學夢。直到27歲那年,她成為一名冰棍廠女工。工廠規定,每位工人每天必須賣300根冰棍。那時,沒有冰箱、冰柜,她用木制的冰棍箱,一箱裝600根冰棍。在賣冰棍的過程中,她找到了竅門,成為“冰棍銷售冠軍”。夏天最熱的時候,她平均每天能賣掉3000根冰棍,成為當時冰棍廠的奇跡。自此,她找到了自己在讀書之外的價值,才重新快樂起來。
40年間,賣冰棍的利潤從開始的每根3厘錢,到后來的幾分錢到如今的3角錢,邢威敏逐漸積攢起自己人生的小財富。都說“賺錢越辛苦,越舍不得花”,這話不假,邢威敏對自己非常節儉,身上一件花襯衫,幾年前夏天就在穿,如今每晚洗了次日再穿上,一輩子唯一的首飾是一條金項鏈,還是因為她自己舍不得買,所以親戚送給她一條。可是,一遇到公益事業,邢威敏便“大手筆”起來,汶川地震捐2萬元財物、九寨溝地震捐1萬元現金,捐資助學1萬元,去張村一所小學,為貧困學生一次性送去400套運動服……
而如今,為了支撐公益夢想,她在退休后又開了一家外貿童裝店。與此同時,她沒有丟下自己的老本行——賣冰棍。因為她這里冰棍種類多,不少孩子繞路來她這里買冰棍,她對孩子們總是笑嘻嘻的,遇到貧困孩子或老人路過,她還會送冰棍。每年夏天,她免費送出去的冰棍便有幾千根。
母親奉獻一生,臨終囑咐她捐出積蓄
“我就是受母親的影響,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把好事做下去。我為的不是出名,而是把母親助人為樂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我是工人出身,錢都是一分一厘攢下來到。能做一個像母親那樣的好人,是緬懷我母親最好的禮物。”邢威敏說。
她母親曾是一位老師,幾十年時間里一直默默幫助著許多貧困孩子。她一度不理解母親,甚至反對母親。母親生前同她說的最后一句話是讓她把自己一輩子的積蓄捐出去。她這才嘗試著去做公益,當她將200條新棉褲送到一雙雙凍得通紅的小手中,她突然明白了母親的快樂。她說,就像把自己的快樂分成十份送出去,更加快樂了。
雖然,做公益的初衷,是母親將愛心接力棒傳給了她,但她從未后悔接過這個任務,而且還打算繼續傳遞下去。母親留下的積蓄只有3萬元,但她做公益已經捐了十余萬了。她說,自己做公益,不止做到老,而且要做到生命最后一刻。在她的影響下,外孫女也每年將自己的壓歲錢捐給貧困的小朋友,讓她看到了愛心傳承的力量。
10年時間,她的愛心足跡遍布自己所在社區、南山小學、千山路小學以及文登的小學及榮成寒門學子家中。每年,她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捐獻1萬5千元的新衣服,而且是按照進價計算,不是按照售價。此外,聽聞天災人禍,她會進行現金捐助。遇到寒門學子,她也會捐獻助學金和扶貧金。
邢威敏的鄰居齊女士說,她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好人,鄰里間只要有什么困難,她一知道便登門幫忙。“我身體不大好,她家里蒸了大饃饃,都會給我送來。”
盡管邢威敏一直說,自己做公益是因為自己如今日子過得好了些,所以幫助別人。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自己過得也并不寬裕。邢威敏已患糖尿病30年,她老公由于年輕時曾常年搬運貨物落下腰疾,所以兩口子每年光醫藥費就要花費3萬多元,兩人的退休金已搭進去大半。
她開這個服裝店,為的是能保證生活的同時,還能做公益事業。小店每天早7點半開門,晚上7點半下班,一天12個小時,雷打不動。店里就她一個人,并未雇傭店員。一年365天,她只休一天,正月初一歇一天,正月初二就上班。有時趕上雨雪天,明知道沒多少顧客,她依舊開門營業。也許正是這種骨子里的拗勁兒,支撐著她賣了40年冰棍,也支撐她在公益之路上毅然前行。
她說,做公益也好,贈冰棍也好,她認為最大的回饋便是孩子們的笑容。當他們快樂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而每當她做公益時,心里就會想起自己的母親,便更加溫暖了。這些美好的東西,讓她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小店會一直開下去,公益也會一直做下去。冰棍箱也一直都會在的”,她堅定地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她的這種大愛精神猶如春雨潤無聲,深深地感染者他人,為大家樹立了助人為樂的好榜樣。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