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使的心去守護
劉收花,女,27歲,新泰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護士。2013年就職于新泰市人民醫院,一直在臨床護理一線工作先后在門診服務臺、CCU(冠心病監護室)、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工作。榮獲新泰市人民醫院“三八紅旗手”稱號。

劉收花,女,27歲,新泰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一名護士。2013年就職于新泰市人民醫院,一直在臨床護理一線工作先后在門診服務臺、CCU(冠心病監護室)、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工作。榮獲新泰市人民醫院“三八紅旗手”稱號。
工作中,她一直以一名優秀護士的標準要求自己,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對病人如親人,將每一份熱情融入到護理工作中,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及急救技術,積極參加醫院、護理部、科室組織的各類培訓,理論扎實,技術全面、心理素質過硬、團隊意識強,她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在平凡與神圣的事業中感受著救死扶傷的幸福。作為優質護理服務病房的責任護士,她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向患者講解入院宣教、手術前后宣教、疾病知識及藥物知識宣教、飲食指導、肢體鍛煉、出院患者的宣教等健康教育工作,經常巡視病房,與患者溝通交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患者的疑問及要求,及時觀察記錄病情變化,評估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及時有效地采取護理措施,觀察護理效果,更好地減少了醫患之間的矛盾。
神經外科具有危急患者多、護理難度和強度大、醫療風險高等特點,病人病情急、重、變化快,相對應的基礎護理量大,氣管切開的病人多、護理強度大,加班是習以為常的事因為工作的需要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隨時聽從醫院、科室的召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神經外科也經常收治病情危重的患者,比如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重度顱腦損傷、腦干出血、等各種車禍傷的患者。2017年夏天,當時正下著雨,她和同事在上大夜班,科里又收治了一名“無名氏”,這是一位重度顱腦損傷的女性老年患者,一直在外流浪,當時意識不清,渾身是水并且身上散發著刺鼻的惡臭,讓人無法呼吸。劉收花和科室的其他護士立即給她建立了靜脈通路進行對癥治療,并遵醫囑給她留置導尿,連接心電監護,吸氧,然后把她身上的臟衣服一件件的脫下來,打來一盆熱水給她擦洗身子,一盆盆的清水逐漸變為黑水,老人的面目也漸漸的清晰。因為暫時沒有找到老人的家人,劉收花就接下了給老人洗臉、洗頭、修剪指甲、喂水喂飯、擦屎倒尿、幫助老人擦身更換衣物等本該老人兒女做的事,當老人家人找到她時,看著她們一家人重新團聚在一起,劉收花心里感到無比的開心。
工作是忙碌的,但當看到患者一個個痛苦的來,又一個個健康的走,雖然每天很疲憊,但心里卻非常滿足。2014年新泰市人民醫院迎來了創“三乙”,劉收花她們在科主任和護士長的領導下,積極配合醫院領導的各項要求,認真學習評審標準,熟記崗位職責,牢記服務規范,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時,協助護士長整理材料,組織和參加“三乙”相關理論及操作的學習、培訓、考試,很好的完成了迎檢工作。
護理工作是極其平凡的,平凡到與其他職業一樣,要求你愛崗敬業、認真勤懇;護理工作又是不平凡的,因為它需要你用嚴謹嫻熟的護理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用真摯的心撫平創傷、守護生命健康,不論何時何地。2018年2月23日,大年初八,劉收花像往常一樣起著電動車從老家翟鎮返回新泰市里,行至市郊時,看到一位因車禍倒在血泊中無法動彈的老人,在告知路人撥打120后,她立即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老人實施盡可能的搶救,檢查到老人有呼吸和心跳,且頭面部流血較多,為防止平躺的老人出現誤吸,她首先讓老人輕微側躺并將頭偏向一側,清理呼吸道異物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考慮到車禍后老人很可能存在頸椎或腰椎的骨折,因此始終未大幅度挪動老人身體。隨后,積極組織路人為搶救老人提供援助。直到120救護車趕到現場將老人送到醫院后才默默離開。這一救人善舉被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新聞進行了報道,得到廣泛贊譽,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事后有人問她,面對這樣的危急關頭害不害怕?劉收花回答說害怕,害怕老人有生命危險;又不害怕,因為一心搶救,忘記了因緊張而發抖的雙手……如果沒有在醫院的理論和操作培訓,沒有在神經外科的工作經驗,她說也不能在這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施救,她為自己是一名護士而感到自豪。
有人說,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因為她們用愛心和微笑去撫平病人所受的痛苦;有人說,護士雖然不一定有美麗的容顏,但是一定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在護士這個崗位上工作這么多年,雖然辛苦,但劉收花感到非常欣慰,從來沒有后悔過當初的選擇。她慶幸自己是一名護士,能夠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始終用溫情用天使的心守護生命健康,將生命融于工作,將工作化作生活,用赤誠之心詮釋職業擔當!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