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子癱瘓 7旬翁悉心照料
陳希泉、陳玉英,是墾利街道東宋村的一對半路夫妻。70多歲的老漢陳希泉2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妻子帶來的殘疾兒子陳濤,端屎端尿,馱進馱出,作為一個繼父,他沒有絲毫怨言,默默忍受著生活的苦難,以一己之力,為這個曾經瀕臨破碎的家,為這對差點走上絕路的母子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陳希泉,男,1946年5月出生,東營市墾利街道東宋村村民。
陳希泉、陳玉英,是墾利街道東宋村的一對半路夫妻。70多歲的老漢陳希泉24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妻子帶來的殘疾兒子陳濤,端屎端尿,馱進馱出,作為一個繼父,他沒有絲毫怨言,默默忍受著生活的苦難,以一己之力,為這個曾經瀕臨破碎的家,為這對差點走上絕路的母子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25年前陳玉英曾經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天有不測風云,丈夫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只留下8歲的兒子跟陳玉英相依為命。禍不單行,一年之后,兒子陳濤不幸患上突發性腦膜炎,醫生給陳玉英下了病危通知書,并告訴她,孩子已經沒有再搶救的必要了,即使是救好了也將會終生是植物人。陳玉英堅持賣房子、賣宅基地,終于保住了孩子的命,但是家里的財產也都變賣得精光,實在沒有辦法的陳玉英帶著癱瘓的兒子住在了娘家。天無絕人之路,在娘家人的介紹下,陳玉英與家住同村,同樣是喪偶的陳希泉走到了一起,重新組合起了一個家庭。
與陳玉英結合之前,陳希泉已有4個孩子,在子女的支持下,忠厚善良的陳希泉思前想后,毅然決然的把陳玉英娶進了門,跟這個同樣苦命的女人一同承擔起了照顧陳濤的重任,自從跟陳希泉生活在一起之后,陳玉英的負擔一下子就減輕了,洗衣做飯,喂孩子吃飯,陪著孩子出去遛彎,這成了陳希泉的主要工作。
由于陳濤晚上經常起夜,而且長時間一個姿勢躺臥導致他身體酸痛,陳希泉夫妻二人便“倒班”為他翻身、按摩,“二十多年了,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有時候照顧兒子真的很辛苦,有的時候我都會抱怨幾句,但是他從來沒有過,親生父親也不能做到像他這樣,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很感動。”陳玉英說。
陳濤經過家人的精心照料,身體有所恢復。“去年孩子就會叫爸爸了,現在經常看電視,雖然不能言語,但是通過文字和圖片,他好像都能明白一些事情。”陳希泉說著,眼睛里充滿著欣喜。孩子能過得好,平平安安就是陳希泉最大的安慰,他常常對病床上的兒子陳濤說:“只要有我在,什么都不要怕。只要我活著,我就是你和媽媽最堅實的后盾。”
陳濤的小腦功能完全缺失,不能走,不能站,基本上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就連喝水,都需要家人的幫助,可這些所謂的困難在陳希泉看來,都不算困難。“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只要她娘倆能過得好,自己吃點苦受點累,沒什么。陳濤這個孩子不容易,從小就跟著他娘受苦,就是外人看到了也得可憐,更何況自己是這個孩子的父親,自己有責任更有這個義務。”憨厚實在的陳希泉老人說。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