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堅守教師夢
25載風雨滄桑,莊乾軍不畏病痛折磨,不畏家庭負擔沉重,用一只粉筆、一個三角尺,將一道道繁復的數(shù)學題講解得淺顯易懂,將一屆屆莘莘學子培養(yǎng)成才。雖然遭受全身60%燒傷,但他卻是學生眼中最美的教師。
用愛詮釋美,逆境中堅守教師夢
莊乾軍,1969年出生,臨沂市臨港二中教師。25載風雨滄桑,莊乾軍不畏病痛折磨,不畏家庭負擔沉重,用一只粉筆、一個三角尺,將一道道繁復的數(shù)學題講解得淺顯易懂,將一屆屆莘莘學子培養(yǎng)成才。雖然遭受全身60%燒傷,但他卻是學生眼中最美的教師。


1996年6月的一個早晨,莊乾軍正在廚房做飯,忽然班里的學生急匆匆跑到他家:“老師,班里的兩個同學為爭床鋪打起來了,有個同學頭上流了血……”莊乾軍轉(zhuǎn)身奔向?qū)W生宿舍。等調(diào)解完學生的矛盾,莊乾軍才意識到剛才跑得匆忙,竟然忘記了關(guān)閉煤氣罐。當他疾步去關(guān)閥門時,旁邊的煤氣爐引燃了煤氣,霎時莊乾軍變成一個“火人”,全身60%的燒傷面積使他面目全非。
為了防止皮膚感染,炎熱的夏天里,他的身體不能接觸任何東西,夜晚只能坐著睡覺,肉體的傷痛加上精神的折磨讓他備受煎熬。學生們圍著他,鼓勵他,開導他,一如當初他教導他們那樣,這也讓他更深切的感受到學生愛的饋贈,堅定了他一生奉獻教育事業(yè)的信念。
為了照顧莊乾軍的身體狀況,校領(lǐng)導把他安排到圖書館工作。但是,莊乾軍天天掛念著班里的學生,期間,他堅持給自己“充電”,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到于漪的班級管理方法,再到錢佩玲的課堂教學模式,他對教育教學的認識不斷地升華。
經(jīng)過一年多的恢復性治療,他終于如愿再次登上講臺。這時的他更加成熟,更加重視學生的基礎(chǔ)教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每天中午認真輔導,作業(yè)面批面改。第二年中考,莊乾軍帶的班級升學人數(shù)躍居年級第一。
然而,莊乾軍卻又意外被卷入了生活的漩渦:岳父病重需要照顧;妻子先是下崗,接著因病臥床在家;女兒讀小學,需要有人接送;莊乾軍本人也得了胃病。那段時間,莊乾軍像高速運轉(zhuǎn)的陀螺:每天4:30起床,為全家準備早飯,照看學生早自習后,再回來照顧妻子,送女兒上學,中午利用午休時間給妻子、女兒洗衣做飯,下午放學后接回女兒再去看望岳父。無論生活施加給莊乾軍何等重壓,他始終堅守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從沒有耽誤學生一天課程。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莊乾軍一直以來奮斗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真實寫照。他本人多次獲得市級教學成績獎、國家級輔導獎;先后獲評“縣十佳班主任”“區(qū)優(yōu)秀教師”“市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