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義舉?人間大愛
在東明縣東明集鎮胡屯村,提起劉跟梅,群眾無不叫口稱贊,人人豎起大拇指。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怎么會有這么好的群眾口碑呢?原來,劉根梅普通身份后面,有著不平凡的善行義舉、人間大愛。

在東明縣東明集鎮胡屯村,提起劉跟梅,群眾無不叫口稱贊,人人豎起大拇指。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怎么會有這么好的群眾口碑呢?原來,劉根梅普通身份后面,有著不平凡的善行義舉、人間大愛。
劉跟梅,1974年出生,初中文化,丈夫胡石印,1970年出生,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妻。夫婦倆相敬如賓,靠種地、打零工養育三個子女,生活雖不寬裕,但也其樂融融。但劉跟梅卻主動給自己的家庭添上了兩個大“包袱”!把村里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也不沾親帶故的兩位孤寡老人納入了自己的“家庭”。
胡天成,1948生人,是個無依無靠、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村里為了照顧他,專門在村委大院騰了一間房子供胡天成居住。雖然有了住的地方,但由于體弱多病,生活起居成了問題,這讓和村委一路之隔的劉跟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就默默地照顧起了胡天成老人,幫老人洗衣、做飯,照顧日常生活起居,老人的衣服、被褥都是劉跟梅添置的。老人是感激備至,對去村委會的群眾逢人就夸:“跟梅比我有個閨女都強呀”。去年,老人日漸消瘦,生活開始不能自理。劉跟梅夫婦就帶老人去東明集二院、東明縣人民醫院多方求醫、出錢出力,但檢查結果卻不理想——老人患了胃癌。在縣醫院治療期間,病友們得知劉跟梅夫婦與老人的關系,無不贊嘆!只是,有親戚對跟梅說:“老人都這樣了,還是交給村里吧,別人再說你圖他的啥,不是自找麻煩吶!”劉跟梅淡淡地說:“咱們誰都有生老病死這一天,我要是圖啥也得伺候個有錢的呀!老人無兒無女,咱從良心上也不能讓他就這樣孤獨的老了呀!”于是,劉跟梅對老人的照顧更加無微不至,喂水喂飯、端屎端尿。胡天成老人于2017年12月4日帶著安詳的面容去世。老人一定是為有這樣一個孝順的“閨女”而安心離開。
和劉跟梅家住一條胡同的胡玉堂老人,今年68歲,也是一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劉跟梅夫婦已經義務幫助他二十年了。前些年胡玉堂生活能自理的時候,劉跟梅夫婦就義務承擔了他地里的農活,幫他耕種、收獲,還年年提供種子、化肥等。趕集買菜時給老人帶一份,換季時給老人買頂棉帽、做雙棉鞋。后來,胡玉堂老人患腦溢血,留下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劉跟梅就照顧起了老人的生活起居,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攙扶他康復鍛煉。在劉跟梅的悉心照料下,胡玉堂老人的病情慢慢好轉,現在可以慢慢行走,可以和老伙計們聊聊天,提起跟梅,老人總是一臉幸福的笑容。他說的最多的就是:“看看恁有閨女有兒的還不如我享福嘞,跟著跟梅是我上輩子修來的福。”
但天有不測風云,今年秋收前,由于劉跟梅上要照顧兩位老人,下有三個孩子上學,還有地里的莊稼要管理,操勞過度,不慎跌倒,造成左臂骨折,至今,還不能完全伸直。但在這種情況下劉跟梅毅然叫回在外打工的丈夫,沒有因自己的受傷,耽誤照顧兩位老人一天。
劉跟梅公婆早亡,夫妻倆就靠打工、務農養活三個孩子,過著本不富裕的日子,這些年再加上照顧兩位孤寡老人,劉跟梅的生活充滿了壓力,但她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用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默默無言的奉獻,彰顯了人間無私大愛。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