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fā)人照顧黑發(fā)人,10年如一日演繹大愛無疆
張木光,男,1952年7月生,高密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吳家莊村民。張木光今年66歲,他從56歲開始,1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17歲孫子,不畏生活艱辛,不顧身體年邁,用真情付出和執(zhí)著堅守,演繹了大愛無疆的血脈深情。

2017年6月27日拍攝
2000年11月12日,對于張木光家庭來說是個大喜的日子,這一天他的孫子張鑫出生了,孩子的降生讓整個家庭沉浸在幸福喜悅的氛圍之中。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大家發(fā)現(xiàn)張鑫行動上和同齡孩子相比不那么靈便,思維也不是很敏捷,但這并沒有影響家人對他的疼愛之情,都認為可能孩子發(fā)育有點晚,長大后慢慢就好了。直到張鑫7歲上小學后,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經(jīng)常因為控制不好身體而跌倒,身上傷痕累累。于是,張鑫的父母就帶他到醫(yī)院檢查,檢查結果出來后,全家人都震驚了!張鑫患有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全身肌肉會不斷萎縮,直到呼吸肌無力、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
為了給張鑫治病,一家人輾轉國內(nèi)多家著名醫(yī)院,醫(yī)生給出的答案都是很難根治。2010年,張鑫父親張剛了解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六三醫(yī)院治療該病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做手術需要20萬元的費用,這對并不富裕的張家來說負擔沉重!最后,爺爺張木光拍板——做手術!即使有萬分之一希望也要做!沒有足夠的錢,張木光全家借遍了親戚朋友,終于湊齊了20萬元的手術費。手術后,張鑫還需要半年的康復治療,每天服藥,康復訓練,康復費用又加重了張家的擔子。然而,上天并沒有給這個堅強的家庭帶來好運,張鑫手術治療后,病情沒有根本好轉,隨著年齡增長,肌肉持續(xù)萎縮、行動嚴重不便,直到大小便無意識、精神異常、臥床不起。
面對病重的孫子,爺爺張木光沒有退縮,為了讓兒子張剛和兒媳王云安心工作,他和老伴楚秀芹主動承擔起照顧孫子、償還借款的重擔!每天天不亮老伴去菜園地采摘蔬菜,張木光就去趕集賣菜,期間,老兩口輪換照顧孫子飲食起居,尿床、大便濕褥子是常事,兩人就不停的換洗衣服、被褥…晚上,張鑫情緒極不穩(wěn)定,經(jīng)常摔東西、砸墻、吆喝,張木光怕傷到老伴,就讓老伴到別屋睡,他自己擔起照顧、安撫孫子的任務。張木光經(jīng)常因為晚上睡不好覺頭疼沒有精神,然而,第二天他硬是天不亮就帶著蔬菜去趕集賣菜,就這樣一干就是十年!張鑫雖然行動不便,但飯量很大,而且喜歡吃肉、喝奶。為了照顧好小孫子,張木光每次趕集都給孫子割上二斤肉,隔一星期買一箱奶。有一天晚上,張鑫大吵大鬧,向爺爺要了兩碗肉、五包奶,要求翻了十次身,拉尿了三次,換了三個紙尿褲,爺爺一夜未眠,第二天繼續(xù)趕集賣菜!
不少親戚朋友和鄰居都勸他說,小孫子的病也治不好了,你把他單獨放在一間屋,定點換洗、喂飯就行了,整天和他在一屋,睡不好、吃不好、心情亂,對你身體很不好。可是張木光認為盡管自己有血壓高、冠心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雖然小孫子和常人不一樣,“但張鑫是自己的親人,是一條生命,只要他活著就好好照顧他!”十年來,張鑫的病情越來越重,張木光的頭發(fā)日漸花白、臉上的皺紋不斷加深!不過,孫子做手術欠下的10多萬元債務越來越少,照顧張鑫的日常護理費用也有保障,這讓張木光老兩口很欣慰。
張木光說:“只要看著孫子每天吃好、睡好,好好的躺著,就感到很幸福、很知足!他和老伴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作為長輩都盼著子女好,只要他們好了,我們辛苦點沒什么!”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