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的好“媽媽”公公的好“女兒” 用溫情演繹人間大愛

姜秀珍(右)為公公喂飯

姜秀珍(左)扶公公外出散步
姜秀珍,女,1961年7月出生,乳山市白沙灘鎮翁家埠村村民。她是“最美伯母”,20年來無怨無悔撫養兩個侄子長大成才;她是“最美媳婦”,六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雙目失明的公公。她用自己的溫情和孝心演繹了一位平凡女性的大愛人生,在一方百姓中傳為佳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是“最美媳婦”,十幾年如一日,傾盡全部精力悉心照料雙目失明的公公,在一方百姓中傳為佳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是“最美大媽”,20年來,她無怨無悔,對待侄子視如己出,用大愛和責任撫養兩個侄子長大成才,用畢生的心血演繹了一位平凡女性的大愛人生。
初見姜秀珍,很難把眼前這位樸實的婦女與遠近聞名的“好人”聯系起來。她的衣著、樣貌、話語都是那樣的平凡和普通。但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的雙肩和雙手,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都說血濃于水,但也未必。在同一個屋檐下,沒有血緣關系,但姜秀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兒媳、為人母親的樸素情懷,二十年如一日照顧著公婆和兩個侄子。
勝似親媽的好伯母,20年來給了兩個侄子一個溫暖的家
丈夫的三弟媳婦患有嚴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兩個年幼的孩子無人照看,身為大媽的姜秀珍義無反顧主動扛起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誰知一管就是20年。那時,姜秀珍的兒子只有12歲,還在上初中,從那一刻起,照顧年邁的公婆、撫養妯娌的幼子成了姜秀珍的責任,一下子她成了3個孩子的母親。
不管多難,都要給兩個侄子一個家。拉扯大3個孩子,姜秀珍吃的苦數也數不清。飲食起居、縫補漿洗、看病上學,繁重的家務,姜秀珍都一肩扛起。每天姜秀珍忙完飯店的活,就要回家做飯洗衣,一家老小的衣物她要一個人洗上一整天,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忙了一天的姜秀珍每天晚上總會在三個孩子旁邊看著他們寫作業,盡可能地幫助他們學習。為了不讓孩子們鬧矛盾,姜秀珍總是教育兒子要謙讓,關心弟弟妹妹。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和兩個弟妹相處得很和睦,從沒有為他們分享了媽媽的愛而抱怨,在兒子眼里,他們就是自己的親弟弟、親妹妹。
可憐天下父母心。姜秀珍雖然一直當著大媽,但在兩個孩子眼里,大媽雖然不是媽媽,卻勝似媽媽。“大媽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她為我們付出了一生,是我最親最近的人,有她我就感覺有家的存在。不管以后怎么樣,以后都會和她在一起生活。”
面對失去母愛的兩個孩子,“最美大媽”姜秀珍用畢生的辛苦、心血,為他們頂起了灰暗不全的天,讓他們感受到親情,享受到了父母般的愛,用無私的大愛撐起了侄子女們幸福的未來。2015年,兩個侄子雙雙考上了重點醫科大學,姜秀珍說,這輩子最欣慰的事,就是接到孩子通知書的那一刻,她覺得孩子們有出息了,自己這么多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親如閨女的好媳婦,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失明公公
姜秀珍的公公和婆婆都已年入古稀,尤其是她的公公已經94歲高齡,六年前患有白內障,雙目完全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十幾年來,姜秀珍不僅要照顧年幼的三個孩子,還要細心照料婆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的衣食起居。
由于公公雙目失明,行動不便,穿衣要人穿,吃飯要人喂,還要按時喂藥,而這一切都是姜秀珍在日夜照顧和操勞。為了讓老人吃的更健康,姜秀珍每頓飯菜都變著花樣做,葷素搭配,就怕老人吃膩了沒胃口。怕不易于老人消化,每次她總會把水果削成薄片后再喂老人吃。夏天擔心公公長痱子,姜秀珍每天給公公洗腳擦身子;冬天擔心公公著涼,她買了電熱毯給老人墊上;只要天氣好就攙扶著老人出去曬曬太陽。她熱心侍奉老人,年復一年,一直是這樣堅持下去,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在她心里,丈夫的爹就是自己的爹,從不攀比別的兄弟姐妹你照顧老人少了我多了。2013年,一次公公生病住院。在住院治療期間,又要照顧在家的孩子、又要去飯店上班、又要照顧病床上的老人,姜秀珍成了一架高速運轉的機器:為公公喂飯、端尿、擦澡、守夜……在公公病情嚴重的那一個星期時間里,她就在病床前和衣守候了一個星期!
面對這個特殊家庭,姜秀珍把苦和累壓在心底,她用瘦弱的肩膀為老人、孩子撐起了一片天。在她心中,丈夫的親人就是她的親人,照顧公公婆婆和侄子就是自己的責任。就是這樣一位善良、自立自強的女性,一位樸實無華的家庭婦女,一位普通的母親,她用自己淳樸的道德理念經營著她的家庭,撫育著三個子女。
每當別人問她有沒有后悔嫁過來時,她都會笑著說:“我一點也不后悔。”在姜秀珍的照顧下,公公精神矍爍,容光煥發,走起路來根本不像九十多歲的老人,鄰居們都說他有福氣。說起兒媳,老人一直豎著大拇指,眼中含淚:“兒媳好啊,是真好……別看我看不見,心里很亮堂。”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