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肩膀扛起一家四代
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可她做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她用縷縷真情孝敬常年患病的公公婆婆,將80歲婆婆奶安葬入土,又照顧62歲且偏癱多年的叔公吃穿住行,還要為幼小的子女洗洗刷刷,讓一個相對困難的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她,10多年如一日,用大愛至孝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蕩氣回腸的人間真情。她,就是郯城縣歸昌鄉陳莊村農家婦女王弟梅。
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可她做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她用縷縷真情孝敬常年患病的公公婆婆,將80歲婆婆奶安葬入土,又照顧62歲且偏癱多年的叔公吃穿住行,還要為幼小的子女洗洗刷刷,讓一個相對困難的家庭充滿溫馨和幸福;她,10多年如一日,用大愛至孝演繹了一段感人至深、蕩氣回腸的人間真情。她,就是郯城縣歸昌鄉陳莊村農家婦女王弟梅。
王弟梅的叔公陳西舉今年62歲了,本來是享福的年紀,但身患10多年的腦血管供血不足,讓這位老人痛苦不堪。2006年秋季,疾病發作導致偏癱,本來就單身的他生活無法自理。

王弟梅給叔公洗手
“這種病需要有人經常地給病人翻身、敲背,以便有助于病人康復。”王弟梅說,
“侄媳婦很疼俺,有她的照顧,俺心里很踏實。”陳西舉說。
王弟梅67歲的公公陳西勤和66歲的婆婆喬明俠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由于長期的超負荷勞作,兩人身上還有多種疾病,常年吃藥。如果不是有病在身,老倆口的生活應該很完美、幸福。“公公人很好,不愿意麻煩別人,自己能干的自己就干了”王弟梅說。
王弟梅的丈夫陳敬波常年在外打工,除了逢年過節回家幫助照顧老人外,照顧老人的重任就落到她一個人的肩上了。
在人們的想象中,一家有四個病人,這將是一個什么境況。然而,在王弟梅的精心照料下,整個家庭的每一個床上蓋的都是干干凈凈的被子,衣服整潔干凈,每一位老人臉上透著紅潤,且洗得干干凈凈。
她堅持將一日三餐親自送到婆婆奶、公公婆婆和叔公的面前,照顧老人吃好,并常常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適當調整老人的飲食,經常買來適合老人口味的食品。8年來,王弟梅總是和和氣氣地為老人做這做那,尤如親生女兒一般。
相比村里一般的農村婦女而言,王弟梅因為婆婆奶、公公婆婆、叔公常年有病,很少有時間回娘家,然而她的孝心一直沒有改變。
2011年,王弟梅的父親患病,作為女兒,王弟梅緊緊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到醫院探望,后匆匆趕回家為老人做飯、喂藥。
王弟梅的娘家住在本鄉相鄰的老歸昌村。雖然很近,但卻因為很少有時間回家,母親經常騎著電動車來女兒家“做客”,并幫助女兒照顧小孩。而王弟梅只有中秋、春節等節假日才能回娘家,幫母親洗洗衣服、打掃衛生,一家人聚在一起,其樂融融。
王弟梅的婆婆奶喜歡吃香梨,她經常到超市買最好的香梨給婆婆奶吃。因常年住院,婆婆奶在病床上勢必會感到枯燥,王弟梅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鑒于此,她每天都花很多時間和婆婆奶拉家常,主動找話題和婆婆奶聊天,一直照顧婆婆奶到2011年2月份去世。
“所有這些,都是王弟梅悉心照顧的結果,如果不是有一顆純真的孝心,她怎么能將一家四個病人照顧的這么好,讓每一位老人心情變得愉快?”村民們這樣說。
王弟梅的鄰居陳西蘭這樣評價她:“弟梅嫁到俺村以來,她里里外外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管是對待老人還是小孩都無微不至,和鄰居和睦相處,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尊老愛幼的美德。”
“可以說,她用自己善良的心靈和勤勞的雙手撐起了整個家庭,這樣的好兒媳哪里找!”村黨總支書記陳敬標深有感觸,“她丈夫在外打工,挺辛苦。王弟梅沒嫁過來之前,家里亂得不成樣子,現在在她的打理下,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條。”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