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扎根生命的沃土
在秦大偉的記憶里,清運隊工作的那些日子他每天起床的時間從未超過4:00。雖然那時候人口密度小,垃圾沒有現在的多,但垃圾清運車也少,遇到節假日垃圾量增加,秦大偉總是自告奮勇地加班清運,有時一忙就是十四五個小時。
近段時間,在市環衛處提起秦大偉,大家會有不同卻又相似的說法:“多虧他幫忙”、“他干活很實在”、“去了一線,黑了好多,老了好多。夏天的時候我在大學城看到他清掏雨水井,全身衣服濕透了,我都差點沒認出來!”、“大偉真能干呀”、“我們路段上有大件垃圾,只要一打電話,大偉就來拉了”……這所有的言語匯聚在一起,合成一句話就是:秦大偉肯吃苦,真能干!
秦大偉是一名退役軍人,2003年來到市環衛處,在生活垃圾清運隊工作,開清運車兼裝卸生活垃圾。
在秦大偉的記憶里,清運隊工作的那些日子他每天起床的時間從未超過4:00。雖然那時候人口密度小,垃圾沒有現在的多,但垃圾清運車也少,遇到節假日垃圾量增加,秦大偉總是自告奮勇地加班清運,有時一忙就是十四五個小時。這樣一干就是兩年多,近千個日子里,每天凌晨4:00出車,往返于相同的軌跡,經他清運的生活垃圾達到1.5萬余噸。

2006年,由于工作需要,秦大偉調到處辦公室工作。在職期間,恪盡職守,任勞任怨,無違規駕駛行為及安全事故發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2017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裝修施工所產生的裝修垃圾越來越多,亂堆亂倒現象不斷增加,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為了從源頭上杜絕裝修垃圾亂堆亂倒,3月初,市環衛處成立裝修垃圾清運隊。秦大偉放棄了在機關小車班的舒適條件,主動申請到一線,負責市區裝修垃圾清運及市環衛處區域內8600多個雨水井清淤工作。
由于今年日照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及全國衛生城市的復查,社區、村居每天產生大量的裝修垃圾和廢棄的大件垃圾。秦大偉一到崗后,就全幅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每天早上7:00,他和車組工人一起出車。清理垃圾死角、清運廢棄物品、收運社區裝修垃圾、巡回清掏雨水井、處理突發事件及收運各保潔隊綠化帶垃圾,忙得似只高速轉動的陀螺。風吹日曬再加上重體力勞動,不到一個月,他就從原來的白白凈凈的“帥小伙”變成了一個汗泥滿身的“黑大叔”。
10月22日上午,在西明望社區,秦大偉正指揮著裝載機清鏟居民裝修拆除的磚塊石頭。兩車過后,原本堆了半邊道路的裝修垃圾所剩無己,路沿下及綠化帶上的石塊裝載機無法鏟除,只能人工裝車。秦大偉從車上取下鐵鍬,彎腰、揮鍬、抬手,扎扎實實一鍬碎石飛入清運車上,然后再繼續先前的動作,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毫無阻滯。一陣大風吹過,塵灰揚起,他和同事的身上都被蒙上一層白灰。
“至從7月底處里給我們清運隊配上了裝載機后,清運垃圾也比之前輕松多了。以前沒有裝載機時,所有垃圾都是我們人工裝卸,有些大石塊、舊家俱什么的,一個人根本搬不動,得兩三個人一起使勁,那時真是‘使死了’。每天衣服褲子被汗水濕透又干,干了又濕,別人老遠就聞到一股子汗溲味。”秦大偉笑著說。“西明望小區剛交房,家家戶戶都在裝修,我們平均兩天來清運一次。”
從西明望小區出來,07058清運車開到東營路建筑垃圾臨時堆放場卸掉車上的垃圾后,再次出發到北京路上清掏雨水井。
“這段日子降溫又大風,落葉很多,雨水井里的樹葉雜物也不少了,我們得抓緊清掏出來,以防雨天下水不暢,影響市民們出行。”秦大偉邊說邊用鐵鉤打開路西的一個雨水井。
果不其然,雨水井里沉積著很多的欒樹花果及樹葉雜物。清運車緊靠雨水井停靠,秦大偉和同事張永新兩人一南一北,揮鍬鏟出拍向車斗里,五分鐘左右,井底的淤泥雜物基本清理完畢。秦大偉轉身從車架上取下另一把小鐵鏟,向井底探下身子,“就怕管口有塑料袋等大塊的垃圾堵塞住了排水口,”秦大偉邊說邊用小鐵鏟在雨水井側的排水管口里連續轉動幾下,“還好,這個管口里面沒有什么大東西”,待他直起身子,對面的張永新已經揮起鐵鍬把管口清掏出來的淤泥雜物鏟出,倒在了車斗里。
雨水井箅子歸位后,三人上車,向南邊而去,繼續清掏。開蓋、清理、復位,周而復始,一個接著一個,直到時近中午。
“秦哥,下班吧。你不是還要去市醫院送飯嗎?”張永新提示著秦大偉。
秦大偉的岳母月初因為腦梗入院,在重癥監護室里度過了危險期后,上個星期轉入普通病房。病人從入院至今,每餐飲食,都是嚴格按照醫生開出的食譜,做成流質食物送去醫院。秦大偉每天早中晚三次往返送飯,晚上還要在醫院陪護病人,但是這二十天里,他沒有請過一天假,工作上的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一點也沒落下,但是人卻整整瘦了一圈。
樹高千尺根也深,老兵新傳環衛人。無怨無悔十四載,平凡崗位見真情。如果說當初退伍回來干環衛工作是為了“服從安排”,那么經過了這14年的風雨洗禮,如今的環衛工作,于秦大偉來說,更多的是承諾,是責任,是使命,是一心扎根生命的沃土,在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中展現出無邊的人生風景。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