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愛心種子靜聽花開聲音
韓琳琳,女,1980年3月生,棗莊市實驗小學教師,是一名長期奮斗在工作一線的語文老師。她忠誠于教育事業,以班級為家,像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名學生,播撒愛心,辛勤付出,深受學生的愛戴,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韓媽媽”。

韓琳琳,女,1980年3月生,棗莊市實驗小學教師,是一名長期奮斗在工作一線的語文老師。她忠誠于教育事業,以班級為家,像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名學生,播撒愛心,辛勤付出,深受學生的愛戴,被孩子們親切的稱為“韓媽媽”。
是老師,也是媽媽。
她熱愛自己的工作,站在神圣的講臺上,她不曾忘記自己的誓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曾動搖過這顆育人的拳拳之心。她告訴自己要用心地做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處理班級里的每個問題、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用全部的愛呵護著每一顆幼小的心靈。班里有個男生,由于父母離異,嚴重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他喜歡偷拿錢,常和同學產生矛盾,動不動就大聲喊叫,宣泄情緒!更不可理喻的是在家里還跟媽媽吵架,甚至還對媽媽辱罵、廝打。這個孩子最缺少的是關注,是尊重,是愛!看著他15分的成績,怒目相向的目光,她覺得應該想辦法幫助他,走進他的心靈。每隔一兩天,她會在他的文具盒里偷偷放上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他的進步,他的閃光點;比如:今天讀書的聲音很響亮;新課堂和讀寫天地按時上交了,很棒;地掃得真干凈;主動幫助同學做值日;一天沒大聲喊叫,脾氣變好了。變著法地夸他,小紙條從沒有間斷過。甚至還發給孩子以前從沒得到過的小貼畫。針對孩子基礎特別差的情況,專門安排了班級學習特別好3個同學1對1監督輔導他,給他聽寫生字詞,檢查他背誦課文,幫助孩子學習。課堂上,和其他科任老師們約定:多給孩子一次表達的機會,多一份人性化的尊重,多一句鼓勵的話語。這對孩子的轉改變是一針強心劑。保持著和家長每周一次的電話聯系,及時告知他孩子的情況,教給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起配合,塑造孩子在逆境中的陽光心態。這個孩子一點點收起了滿身的尖刺,目光一點點變得柔軟,成績也能夠達到80多分,還在運動會上取得了實心球第五的好成績。孩子媽媽握著她的手感動得泣不成聲。
由于工作原因,她調到別的班級教書了,今年的教師節,這個曾經的“問題學生”寫了一封手寫信作為教師節的禮物送給了她。信上只有一句:“韓老師,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誨!我愛您!像媽媽一樣愛”。
精益求精,潛心鉆研。
她堅持學習,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教學中,她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討新課標,大量訂閱教學刊物,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積極參加公開課、研討課、優質課比賽,教學技能不斷提高。在教學中,她每天早來晚走,和孩子一起晨讀,一起背誦古詩文,一起讀繪本、課外書豐富知識。每天下午的午寫課,她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寫一手工整漂亮的字。為了孩子的成長,她從不輕易請假。講話多,休息少,她經常嗓子啞,有時甚至說不出話,還反復咳嗽,卻不肯去看醫生。有時咳嗽到半夜,只能睡2、3個小時。第二天一早,她依舊精神飽滿地去上課。因為她放心不下班里的孩子。嗓子啞了就小聲講課,說不出話了,就在電腦上打字跟孩子交流;咳嗽得厲害了,灌口糖漿,繼續上課。同事間開玩笑地說:“老師是個不能輕易生病的職業。”
棗莊市小學班主任工作室導師、全市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市創新班主任,多次執教省市級公開課,均獲得一等獎。參與編寫《誦有所得》、《趣味放大鏡》、《胡同里的游戲》等校本教材并出版;個人多次在省級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