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待芳菲
15年前,年輕的陳艷利成為了政府法制系統的普通一員。當時該辦只有12個編制人員、3個科室,陳艷利所在的法規(綜合)科一度只有兩個人。好強又自信的陳艷利為盡快熟悉工作,在入職第一周就主動請纓——整理市法制辦成立以來的所有工作檔案。

陳艷利,女,1977年出生,東營市市政府法制辦行政復議科科長。2017年12月,榮獲“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7年度法治人物”,是全省唯一也是全國政府法制系統唯一入選的人員。從事政府法制工作15年來,她把自己的理想與追求根植于政府法制事業,甘當政府法制事業的螺絲釘,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迎來屬于自己的芳菲。
15年前,年輕的陳艷利成為了政府法制系統的普通一員。當時該辦只有12個編制人員、3個科室,陳艷利所在的法規(綜合)科一度只有兩個人。好強又自信的陳艷利為盡快熟悉工作,在入職第一周就主動請纓——整理市法制辦成立以來的所有工作檔案。在當時沒有檔案裝訂設備的條件下,陳艷利愣是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把建辦十余年以來分散零亂的各類文件、領導講話以及會議、活動等資料,全部歸類整理、剪裁整齊。她用錐子、麻線和包裝《法律法規匯編》的牛皮紙,按年度、類別裝訂成60余冊,并手寫了封面、目錄和頁碼。全手工的工作,她的手指磨起了繭子,扎滿了針眼,但她卻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所從事的工作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快速進入了角色。
2012年12月,陳艷利擔任了市法制辦行政復議應訴科科長。那時候,信訪案件還是高發多發的時期,然而行政復議作為百姓依法維權和行政爭議化解的法定主渠道之一,卻門前冷落車馬稀。這是為什么?陳艷利陷入了深深思考。她在全面系統地學習基礎上,結合全市實際,提出了復議委員會應當高點定位、行政復議職權應當全面集中、即使人員力量不足也要先干起來的改革方案和工作設想,并順利得到領導的認可和支持,東營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也在次年拉開了帷幕。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陳艷利在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創新的路上不斷前行,她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提出新點子、新路子:在全國首推立案登記制,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復議決定書網上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倒逼辦案質量……這些都成為了破解行政復議體制機制痼疾,推動行政復議工作創新發展的良方。
春去秋來,年復一年,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在我市不斷深入推進,并且成效顯著,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我市的行政復議復議工作從2012年的“不為人知”、“年均十幾起案件”,到唱響東營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品牌,“年均三四百起案件”、“年均綜合糾錯率55%左右”、“案件數量連續四年超過該市兩級人民法院一審行政訴訟案件”,一項項成績,一句句評論,為行政復議制度正了名——“行政復議效果是法治政府晴雨表”。
陳艷利常對科室里的年輕同志說:“我們行政復議工作人員頭頂上是莊嚴的國徽,每一起案件都要辦成鐵案,要讓百姓滿意,給政府立信!”自2012年開始從事行政復議應訴工作以來,她始終堅守法律底線,敢于說不,更善于說行,勇于改革創新激發行政復議制度的活力,一邊堅持繁案精辦,一邊倡導簡案快辦,一邊當“和事佬”,一邊敢于“唱黑臉”,讓“官”走入百姓,讓政府成為百姓的“知心人”、“守護神”。五年來,她審理各類行政復議案件716件,平均每個工作日1.42件,她經常白天忙著接待當事人、聽證、調解,晚上撰寫決定書到深夜,即使在因公受傷躺在病床上的兩個月里,她依然辦結了116起復議案件。她的工作,贏得了百姓的口碑,也收獲了省、市多項榮譽稱號,樹立起政府法制人的良好形象,樹立起法治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形象!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