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里面……”這是我們許多人小時候常常哼唱的一首童謠,它描述了孩子善良純真的本性,讓我們在無意中就把“撿到東西要歸還”的道理深植在了腦海中。千百年來,拾金不昧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就是在這樣潛移默化中不斷傳承。而業余體校的教練員呂敏無疑就是這一美德的傳承者之一。
2016年1月15日中午,呂敏前去府前街的中國農業銀行ATM自動取款機上取錢,剛要插卡,發現存錢口有一沓人民幣。面對猶如天降的誘惑,呂敏并沒有經過“是否要尋找失主”這種所謂的思想“掙扎”,反而是非常坦然,只是心想:誰這么不小心啊!要是知道自己的這筆錢沒了,失主是多么難過,多么傷心啊!也許這些錢對那個人來說有很大的用途。
他左右看了看,發現附近并沒有人,雖然自己也有事情急著要去處理,但是想到失主可能正等著錢救急,就立即拿著錢找到銀行的工作人員,將情況進行了如實陳述,并將錢轉交給銀行工作人員,希望通過銀行的力量幫忙尋找失主。銀行工作人員通過數據系統積極幫助尋找失主信息。經查找,了解到這筆錢是中國人保財險新泰支公司的單先生存入的,便第一時間聯系了單先生,單先生得知情況后很快到達銀行。見到呂敏后,單先生一直握著呂敏手不肯放,不停地向他道謝:“真的非常感謝你,你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太可貴了。”
原來單先生中午時候在自動取款機上用無折無卡存款的方式將3000元現金存入卡內,由于有急事,把錢放入存鈔口后忘記按確認鍵便匆忙離開了,沒注意現金并沒有存進去,幸好被前來取錢的呂敏發現。
1月19日上午,單先生專門定制了一面錦旗送到業余體校。面對錦旗,呂敏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多么質樸的一句話,雖只有這短短一句話,但他拾金不昧的精神猶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陽,深深溫暖和感動著每個人。提起呂敏拾金不昧的行為,單先生直到現在還贊不絕口,多次表示想請呂敏吃飯致謝,但呂敏卻一直推辭,只強調說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傳承雷鋒精神,弘揚傳統美德是當代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主旋律,而“拾金不昧”又是反映一個人、一個單位和一個地方道德水平的一面鏡子。當呂敏發現意外之財時,沒有半點私心雜念,主動交還失主,其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表現出一名普通職工的高尚人格品質和良好社會公德,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泰體育人優秀的素質和品質。拾金不昧事情雖小,但感動人心,凡人善舉,彰顯溫暖正能量。每個人都是城市肌體的一部分,每個人的言行都體現了整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呂敏的行為,成功地為城市文明代言。文明城市的建設,不僅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更應該打造一流的發展軟環境,而拾金不昧的行為恰恰是“軟環境”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希望我們都能從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澆灌文明之花。
身邊好人凝聚社會正能量,凡人善舉引領社會新風尚。呂敏就是我們的“身邊好人”,他拾金不昧、捐款助學的行為雖然看似普通,但一點一滴無不彰顯出誠信友善的良好社會氛圍。“你做一點,我做一點,點滴匯聚成河,我們的社會就會越來越美好,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也將越來越高。”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