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科室同事商討交流檢驗業務工作知識
高新貞是淄博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微生物檢驗科的主任,說起她的故事還真不少。
一、先找妹妹,還是認證。
研究院今年4月份進行全不檢驗領域的認證或換證工作,關系到單位的檢驗資質問題,這是單位的頭等大事。認證對各個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還要做大量的典型試驗。正當一切工作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時,一個巨大的不幸正從天而降。她大腦受過嚴重創傷,做過開顱手術的妹妹走失了。她只有姐妹三人,高新貞是長女,殘疾妹妹在農村和父親一起生活。母親在世時,就對她說過,最掛念的是妹妹,讓她一定要多關心妹妹。是先去尋找妹妹,還是先認證,她腦海里翻騰著,糾結著……如果先找人,一是所負責的工作一時半會交接不了;二是作為科室主任現在專家還有一天就來認證,工作已到了最緊張的時刻。就象一個刻苦學習的高考生,面臨上考場交答卷了,她有怎么能走開?她強忍著內心的焦急和劇痛,一面打電話通知親戚朋友幫忙,一面強裝平靜和科室人員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直到三天后專家評審結束她才急切的跟領導請了假,開始痛苦煎熬的尋人之路。在多方打聽無果,線索中斷之時,她深深地自責,做為家里的長女,主心骨,她覺得無顏面對家人,夜夜難眠,睡夢中哭醒,滿臉是后悔的淚水。后經,公安介入,親戚朋友同學等眾人幫忙,妹妹于半月后找回。從派出所后的信息看,妹妹走失的前兩天在王村逗留。當時高新貞不在,親戚朋友同學沒有家里人領頭做決定,一切工作都沒有實質性進展。要是早兩天回去找,妹妹也許不會 跟人走那么遠,動用那么多的財力人力。然而,她聽到評審專家對微生物科的高度肯定“微生物科的許多做法值得推廣”,“微生物科的工作做得很細”……有的專家還建議她去當微生物領域的認證員,她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二、年齡最大,干勁更大
在研究院有幾十名一線檢驗人員,七十年代的人已寥寥無幾,六十年代的人只有她自己。因微生物檢驗的特殊性等原因,微生物科的人員面臨的是較大的斷層。雖說她自已已年近半百,但科室的人員由于各種原因今年減少了一半,只有3個人正常上班,剛剛滿做檢驗簽字程序要求。所以她必須鼓足干勁,既要承擔大量科室管理工作,還要科室同志一樣分擔檢驗任務。
為了檢驗規范,提高效率。高新貞狠抓科室內部管理和建設。一是制定和完善了各類操作規程和作業指導書。二是全面做好各種標識的設立和使用。起到強化提醒、引導的作用。三是建立了耗材庫存使用臺帳。通過臺帳,可以有計劃購買,防止物品短缺和積壓浪費。
為了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經常早來晚走。由于工作性質,周六、周日也要經常加班。今年至今,據不完全統計她加班近130個多小時,一天忙忙碌碌的下來,她常感到身體不舒服。但她從未因此耽誤過工作。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妹妹的事剛算平息,她公公不慎跌倒,股骨頸折斷,并嚴重錯位;肩部骨裂。手術住院近四十天、她沒請一天假,僅是晚上去照看一下。公公五月份出院后,完全不能自理,需24小時照看。一面是單位因集中階段性抽樣,有大量的工作;一面是需照料的家人。她也糾結、彷徨,要么請假一月一輪流照看家人?單位檢驗人員不足,微生物檢驗人員又需要較長的培訓期。隔一月請一個月的假,怎么可能?必然工作大量積壓,到期完不成任務怎么辦?她作為共產黨員,可不想因為家里的事耽誤單位的工作。作為科室主任必須對得起領導的信任。省吃儉用,省出錢請護工。這是她和丈夫的決定。正是憑著她這種奉獻精神,各項工作都順利完成。今年,截止10月份科室省檢驗任務占全院任務的50%,完成各項委托檢驗在檢驗科始終名列前茅。另外順利通過CNAS復查,換證工作等工作。天道酬勤,一項項工作得到認可,她喜極而泣。
三、活到老學到老,檢驗一線的“一根筋”
“技術人員要有活到老學到老”。這是高新貞的口頭語。對檢驗工作一絲不茍,是大家眼中的“一根筋”。
有一次,科室檢驗了一批藥品,檢品中一種成份的加入形式決定了判定標準。她一面查詢資料,一面咨詢業內專家。均未得到明確答復。有些同事就勸她,既然都不能明確,你就發報告吧,你到處問,顯得你多沒水平。反正發合格報告,皆大歡喜。然而一向認真較真的高新貞,一定要弄明白,檢驗技術問題覺不能裝懂,為了搞清楚可以不恥下問。她幾經周折,轉了3轉,找到了行業老大-中檢院的專家。專家答復這個問題已有省份藥檢所反應,并給出處理建議。這樣她根據專家建議才發了報告。
注重學習新知識,積極引導、鼓勵科室人員學習專業知識。經常進行外部學習,組織內部培訓和研討,科室技術能力和水平穩步提高。近些年,她所在科室參加多次參加省級、國家級技術機構的能力驗證,均獲得滿意結果,其中一次能力驗證的檢驗數據與試驗真值完全一致,受到了同行的好評,為單位爭得了榮譽。她本人結合工作實際,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檢驗技術創新,進行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一獲專利兩項,今年已發表一篇,在審一篇;她參與指導的高校學生進行的科研創新大學生大賽作品已上報近年來。她帶領的科室先后獲得市工會“工人先鋒號”“優秀科室”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