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敏,女,1986年10月出生,濱州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宏杰十二紡細紗車工。在2016年10月舉行的全國紡織行業細紗工職業技能競賽上,菅敏勇奪第一。

菅敏工作照
一個枯燥動作會重復上萬遍
2002年,菅敏進入魏橋創業集團開始當學徒,個性要強的她當時為了掌握一個操作要領,會把一個枯燥的動作重復上萬遍。最后,她比同時期進廠的工友提前1個月出徒獨立頂崗。因為工藝需要,細紗車間常年保持30多攝氏度的高溫和較高的濕度,一般人剛進入車間時會多少感覺不適,而菅敏和工友們則像熱帶叢林里飛翔的蜂鳥一般,靈活地在紡車之間穿梭,不時停下腳步,找頭、引紗、提紗、接頭、換粗紗……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操作動作讓人眼花繚亂。
一個人能看30臺紡車,善于總結經驗解決技術難題
“她一個人能看30臺車。”菅敏所在分廠的廠長李曉麗輕輕拍著菅敏的肩膀說。細細的紗錢在牽抻過程中容易斷頭,會造成相應紗錠上的棉紗浪費,“斷頭”等問題要憑工人的眼力和經驗去發現。
“要練好操作技術,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下苦功夫。”師傅說的話,她一直牢記在心。菅敏苦練本領,操作技術日趨成熟。
從2010年起,菅敏每年都參加公司組織的“操作運動會”并屢獲佳績。2013年春天,車間新上一“S”捻品種,作為高難度品種,大家很少接觸,菅敏就在操作中反復實踐,最終總結出一套連貫的操作法,紗線距離紗管長度不超過3圈,紗尾長度控制在0.5—1米之間,既減少了浪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密集的紡織機間巡視
為備戰全國技能競賽,高強度訓練
為迎接2016年10月份的全國競賽,菅敏更為刻苦地練習。她每天早上6點多提前到車間,針對自己的操作弱項“接頭”進行高強度訓練。有一次,生產區的師傅來觀摩,又累又急的菅敏再也控制不住,摟著師傅的脖子大哭了一通,擦干眼淚后繼續練習。
最終,苦練加上操作方法的創新,讓她在接頭操作中摸索出了“甩管法”,速度由42秒提高到24秒,補齊了操作技術上的“短板”。
為備戰全國細紗競賽中的理論考試,班上時間不夠用,菅敏下班后自學。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為避免孩子打擾分神,她自己跑到昏暗而潮濕的地下室,一遍一遍地抄寫、背誦200多頁的理論資料,考試前抄寫的本子摞起來足有半米高。那段時間,這間地下室成了她的“私人工作室”。
自己做好,還要帶好徒弟。幾年里,菅敏已先后帶出60多名徒工,個個都成為各個分廠細紗操作中的骨干。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