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殘志堅實現致富夢想
回報社會帶富一方鄉親
王士國,1975年出生,蒙陰縣聯城鎮類家城子村村民。
彎腰駝背刷牙洗臉,吃完早餐;走進兔舍,用高于頭部的雙手分撒飼料;再用近乎地面的雙手打掃院落,用近乎膝蓋的雙眸觀察蜜蜂的動態……干這一系列活,他都是用他那彎曲的身體,而這樣的彎腰駝背生活,他已經度過了快20年。他,就是聯城鎮類家城子村身殘志不殘,創業致富走在前的殘疾致富帶頭人——王士國。

王士國包裝蜂蜜

王士國察看兔子長勢
身殘志堅勇面人生
17歲那年,王士國得了強直性脊柱炎,由于剛開始病情不是太明顯,自己及家人都沒有太多關注。直到2004年,婚后的第5年,兒子剛滿3歲,病情急劇加重,家人把他送到了聊城市陽谷縣一個治愈強直性脊柱炎比較專業的醫院,一住就是兩個月,就已經花掉了家中的全部積蓄,還欠下外債2萬余元。家人無奈把他接回了家,但此時他已然不會直立行走了,只能依靠雙拐。一塊錢一粒的止痛藥丸,王士國都要強忍到不能再忍時才吃一粒!爱敃r心里確實承受不了,兒子還這么小,自己是家中的頂梁柱,突然間不能行走,田里很多活都不能干,出去打工也不行,想想將來就犯愁。”王士國說。在住院期間,收音機成了他的伴侶。在廣播中,他聽到了一位四肢殘疾的工人創業事跡,令他深受觸動,當時王士國就想,人家四肢殘疾都能創業,我不能自暴自棄。于是,他開始了長達兩年的“甩拐”創業之旅。

王士國從手機上與客戶聯系銷售蜂產品

王士國對網絡銷售產品進行包裝
發展養殖形成規模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士國和家人到岳父家過生日,一進門就發現岳父家多了好幾排兔舍。而后問起養兔的經歷,岳母高興地說:“現在兔毛可值錢了,我今年又多養了50只,掙了2000多塊錢,要不你們也在家養吧。”就這樣,岳父在村里找了一家種兔特別好的賣主,王士國買了6只小兔。一切從零開始。為了學習養兔經驗,王士國向養了10多年兔的岳父母討教,掌握基本的飼養技巧。隨后,他經常上網查詢治療兔病的方法。隨著兔子數量的增加,他又在家門口四排兔舍,目前共養殖400余只,主要以長毛兔為主,一年可剪毛五茬,一茬能剪300余斤,僅兔毛一項一年可增收10萬余元。在2015年4月全省“成長杯”第三屆長毛兔賽兔會組賽中榮獲銅獎。此外,由于他所養殖的兔子出毛量大,在聯城鎮養殖業小有名氣,很多村民慕名來購買種兔和小兔。
此外,從1992年開始,他就跟著自家叔叔養蜜蜂,漸漸地,他對蜜蜂養殖產生了濃厚興趣。從剛開始的22箱到現在的106箱,收益也日漸豐厚。2016年,通過縣、鎮電商培訓,他學習了網絡銷售,并注冊了淘寶店“沂蒙峰味”,還從微信朋友圈上進行銷售,從此開始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模式,把純正的沂蒙山蜂產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一年下來滿打滿算能收益20余萬元。為了擴大產量和集約技術,2016年他聯合本鎮15戶蜂農成立了虎頭山養蜂專業合作社,專門為附近養蜂的村民提供技術和銷售服務。2017年王士國又新發展了十畝蘋果園,準備開拓新的致富領域。
傳授經驗帶動群眾
在王士國的帶動下,現在類家城子村有100多戶農戶發展養兔業、30余戶發展養蜂業。對此,王士國還主動送給周邊殘疾群眾優質小兔養殖對技術有困難的村民提供上門服務,傳授養殖技巧。此外,他還平價向周邊農戶提供種兔、蜜蜂、飼料等,免費提供防疫、治病服務。2016年縣殘聯授予王士國“致富能手”榮譽稱號;2017年山東省廣播電視臺農科直播間授予鎮級聯絡站站長稱號。在類家城子村,說起王士國,村民都交口稱贊。類家城子村黨支部書記類延師說:“王士國在致富之余不忘帶動村民共同發展,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受村民尊敬。”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