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文松,男,1956年9月出生,乳山市乳山寨鎮西駕馬溝村村民。他是省定貧困村中一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雖然家境不寬裕,但在意外撿到七千多元現金后義無反顧地將它如數送還給失主,用拾金不昧的美德傳遞出社會正能量。
貧困戶無意撿到大錢包
乳山寨鎮西駕馬溝村,是山東省省定貧困村。董文松是該村建檔立卡的一名貧困戶。
2017年5月18日,對于董文松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天他發了一筆意外之財,7000多元錢,對于辛辛苦苦勞作維持著一家人生計的他來說,這真的是一筆巨款,他還從來沒有一次掙這么多錢過。
當日早上8點多,在村南莊稼地里打完農藥后,董文松開著拖拉機想再去自家的大姜地里看看。誰知道在下山的路上,他遠遠看到前方路中央有個包。
董文松走近停下車一看,原來是一個黑棕色的男士手包。打開后,他發現手包里除了厚厚的一沓現金外,還有駕駛證、十多張銀行卡。
他心里頓時咯噔了一下,但是老實巴交的他并沒有據為己有的心思。“說實話,當時我心里就感覺到有點害怕。先別說錢,就是這么多證件,誰丟了心里能不著急啊,要是補辦起來得多麻煩,不管怎么樣,必須物歸原主!倍乃烧f。
不動私心返還失主
由于自己沒有手機不方便聯系,董文松直接開著拖拉機來到村委辦公室,找到村支書,將手包交到了村支書手中,希望村支書能夠幫忙找到失主。村支書仔細翻閱手包,發現了高平的身份證,幾經輾轉終于聯系到了高平。
下午5點多,高平來到西駕馬溝村,從董文松的手中拿到了自己丟失的手包。看著眼前這個滄桑的老人,握著他那因為干農活十分粗糙的手,高平的心里充滿了感動,一再對董文松表示感謝。
原來,高平這個手包里有7000多元現金。之前,他買工程車少賣家這些錢,當天他原本想給賣家送過去,但是電話聯系后賣家說不急先等著吧。所以,他就沒有去送,后一時粗心大意,將手包放到了工程車的油箱上,可能是工程車啟動后手包從郵箱上滑落了。等他回家發現手包丟失后,頓時心急如焚,當時真沒想到最后還能找著自己的手包。
拾金不昧品德高
面對金錢,董文松不為所動,用農民的樸實和善良,傳遞出拾金不昧的高尚美德。
而更為難得的是,其實他家的生活并不寬裕。他從出生就身有殘疾,加上自家家境貧寒,直到40多歲他才娶上媳婦。這么多年來,一直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稼人生活,多年的勞累讓他患有多種慢性病。
平時,他們一家人主要靠種的一畝大姜和幾畝人口地維持生計,過著十分節儉的生活。去年,他的女兒考上泰安的一所高校,家中的花銷陡然增大。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懂事的女兒每周末和寒暑假都在泰安打工賺錢。
“咱雖窮,但人窮、志不能窮!這7000多元錢對農村人來說也不少,看著這些錢,說實話咱也眼熱。但不是咱的,咱就不能昧著良心留下啊!倍乃烧f,把錢物交給失主后,自己終于感覺到心里踏實了。
聽說了董文松的事后,村民們都夸贊不斷,為他人窮志不窮的精神折服。在村民的眼里,董文松雖然沒什么大能耐,老實本分,但卻是一個踏實肯干、愛幫助別人、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人。
“他家有小型玉米、花生播種機,村民們農忙的時候要用他都熱心地借給他們!薄八N地用什么肥料覺著比較好,都會熱心向大家推薦”“他覺得鄰居太忙,就主動幫鄰居干這樣那樣的農活”......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也折射出他高尚的品格。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高尚品德和崇高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貧困戶董文松面對失主的失物沒有動私心想據為己有,而是選擇了交給村支書聯系失主,其背后不僅折射出了他高尚道德情操和人格力量,更是“仁愛乳山”精神中“誠信和諧”的體現。
責任編輯:高崇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