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芹,女,1965年3月生人,青州市益都街道小營村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
14年前,丈夫去世,她用女人柔弱的臂膀撐起一個家。14年來,她歷盡人間冷暖,悉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即使自己改嫁也不離不棄,她的心愿就是婆婆能夠活到100歲。

丈夫去世,心中苦悶無處訴說
2003年是周桂芹一家最黯淡的一年。那年的中秋節,丈夫遭遇車禍不幸離世,周桂芹感覺就像天塌了一樣。當時兒子14歲,正讀初中;婆婆82歲,臥病在床,需要人照顧;家里東借西湊剛蓋好房子,外債累累……老人、孩子、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當時我都不敢想將來怎么辦,一想就發愁,但有一個念頭很明確,那就是丈夫不在了,我更要好好地照顧婆婆。 ”周桂芹回憶說。
面對喪夫之痛,周桂芹獨自一人時常常痛哭。婆婆更是每天以淚洗面,情緒低落。周桂芹知道,自己心里痛,婆婆心里更痛,她盡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擦干眼淚強顏歡笑,變著法地安慰絕望的婆婆,讓時光沖淡苦痛的歲月。
生活還得繼續,淚水中選擇堅強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為了償還蓋房的外債,周桂芹只能將痛苦壓在心底,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丈夫剛去世那幾年,是周桂芹最艱難的日子,種地、澆地、東西壞了要修理……她一個人什么都完成不了。一次施肥時,由于化肥太重,周桂芹摔倒了,化肥全撒在了草叢里,那一刻,周桂芹是那樣的無助,她不禁放聲痛哭。除了種地,周桂芹還到廠子打零工,貼補家用。為了節省開支,她很少買菜,咸菜饅頭就是主要的飯食,多年來更不曾給自己買過新衣服。
除了種地、打工,她還要照顧婆婆。天氣好的時候,她抱著婆婆到院子里曬曬太陽,用輪椅推著領著婆婆出去走走。婆婆上了年紀,口味較刁,胃口也小,于是她便想方設法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菜的種類多一些,婆婆就能多吃幾口,慢慢地,周桂芹摸索出了婆婆的口味:不沾葷腥不吃辣,偏愛西紅柿、豆腐等。由于婆婆的牙齒已經掉光了,硬食沒法咀嚼,周桂芹都是單獨給婆婆做飯。此外,婆婆愛喝茶,她就經常給婆婆泡茶喝。家里會常備一些茶葉,紅茶、綠茶都有,飯后喝上一杯茶,是婆婆最開心的事。
老人年紀大了,難免有鬧情緒、發脾氣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周桂芹就笑呵呵地一邊聽婆婆的牢騷一邊想辦法哄她高興。周桂芹覺得,婆媳關系就是需要做兒媳婦的來維護,天天鍋碗瓢盆地相處,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作為晚輩,這個時候就要多點耐心,多點忍耐,人都有老的時候,自己現在多點孝心也是給自己的將來積福。因此,周桂芹對待婆婆,就像對待親生母親一樣,婆媳兩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守護婆婆 不離不棄
為了更好地經營家庭,周桂芹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2007年決定改嫁。但是她改嫁的條件是男方要到她家里來,還要照顧前夫的老母親。她曾對婆婆承諾,即使改嫁了,也不會扔下她不管,會永遠照顧她。改嫁后的周桂芹也確實兌現了她的諾言,她一如既往地照顧婆婆,在村民們看來,她早已成為婆婆的一個閨女。
最近幾年婆婆一直癱瘓在床,大小便都是周桂芹把老人抱到坐便器上。老人現在有時想方便卻不吱聲,為怕她尿床,周桂芹一天之中不知要抱婆婆多少次。由于老人上了年紀,沒有力氣,大便也需要周桂芹用手幫忙,從來不嫌臟不嫌累;周桂芹還經常給老人擦拭身體、換洗床單,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周桂芹說:“她一直很愛干凈,所以我常常幫她洗澡、換洗衣物、收拾房間。她很怕冷,所以每年冬天,我都單獨給她生個爐子取暖,經常打掃衛生,讓屋子里一直都是干干凈凈的。 ”
為了減少婆婆的寂寞和孤獨,周桂芹每天不管多累都會抽出時間陪婆婆說話。由于婆婆身邊離不開人,周桂芹過年過節也很少去親戚家走動。在周桂芹的精心照顧下,如今96歲高齡的婆婆,精神良好,思路清晰。老人說,“多虧了俺這個兒媳婦,不然我早就死了! ”
周桂芹說:“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有苦才有甜,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我要好好照顧婆婆,讓她活過100歲。”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