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特教門,說不完的特教情

相玉梅,1976年9月生,東港區聾啞學校教師。
1999 年4月相玉梅參加工作到東港區聾啞學校, 9月,日照市盲童學校依托東港區聾啞學校成立,首次招生17名視力殘疾學生,自此她就和這些殘疾孩子生活在一起了。彈指一揮間,18年的時間匆匆而過;厥走@些年的工作,她18年共送走五屆畢業班,共45名學生。沒有普教一個班的人數,沒有普教工作那樣轟轟烈烈,沒有普校教師那樣桃李滿天下,有的只是默默無聞的辛苦和不彰顯。可是,她始終鐘愛著她的事業,無怨無悔。她深深地愛著這些孩子們:因為她總是說這些孩子是社會的不幸兒,他們同樣具有生存的權利、美好的心靈和真摯的情感,他們也要長大,也將自立,也將為國家為社會建設盡一份力,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也同樣需要陽光和雨露,需要愛與關懷。雖然18年的時間讓她飽嘗了做特教教師的酸、甜苦、辣!但也使她深刻領悟到“特教教師”這一職業的真正內涵,那就是:用“無私的愛心和耐心”去潤澤學生的心田,用“高度的責任心”來托起這份沉甸甸的重任。
一、無私的愛心
特殊人群更需要特殊關愛,愛心貫穿于她教育工作的始終,用愛子之心教育每一位孩子,她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個關愛的眼神,每一句信任的鼓勵,每一個默默的舉動,都能贏得學生的信賴,會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 學校是寄宿制,每兩個周靜校一次。學生在校間長,作為班主任的她自然而然地擔負起了家長的職責。那是2000年的冬天,她第一次擔任視障一年級盲童的班主任。早上她習慣性的早早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進宿舍,協助學生整理房間、打掃宿舍衛生。當她剛推開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班中幾個同學都用手捂著鼻子,做出一副難受的樣子,她再一看時,身體弱小的祥鵬,尿了褲子在那兒哭。她二話沒說,幫他找出干凈的褲子換上,然后把濕褲子泡進盆里......其他同學看到她的舉動,都驚呆了。本來想看她如何批評他尿褲子,結果卻沒有。后來,同學們一致向她保證:如果祥鵬再尿褲子,我們輪流給他換洗。再后來,她又接任新的視障一年級,班級里的徐明珠和祥鵬的情況差不多,小便失禁。期間發生的一系列的換褲子的事數不勝數。這些事在她的心中已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習以為常了。每每問她,你是怎么做到的?她總是笑著說:其實這樣的事不光是我,別的老師遇著了也是這樣做的。
二、持久的耐心
在特教學校工作的這些年,她深深地感到,要干好特殊教育,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還得需要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剛入校的全盲學生,只有七、八歲,自理能力差,在生活、學習技能培養方面都存在著比正常兒童多得多的問題,要幫助學生過好生活關、學習關,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耐心。在生活技能的培養上,她手把手地教他們洗衣服、疊被子、打掃衛生,一次次、不厭其煩。就拿一個看似簡單的疊被子來說吧!把被子鋪平,先把長的兩邊一折,然后再把兩頭一折,往過一疊就行了。但是對于剛入學,在家里疊被子少,或者不疊被子的學生來說卻很難。每一屆一年級新生入學的頭幾個月,早上她都早早來到學生宿舍.利用上課前這段時間一遍遍教孩子們疊被子,整理房間,打掃地面等.她一步一步耐心地教,學生們一點一點認真的學。經過不斷地練習,現在學生們的被子疊的也有模有樣了! 疊被子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像掃地,拖地,整理床單,甚至洗臉,洗頭,洗衣服……她都得不厭其煩地教,從不會到會,從熟練到熟練,需要三個月時間全班同學都能適用學生生活,能獨立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在學習上,她因材施教,因勢利導。2014年,從普教轉來她現在班一位學生,名叫楊政,已經小學畢業。插到視障四年級,迷戀網游,經常不完成作業,做事毛毛草草,因此一開始她就對其進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以后端正學習態度,可是他左耳朵進右耳出,絲毫不起作用,依然我行我素。對此,她從不灰心,而是付出極大的耐心,平時認真觀察這名學生的言行,把握他的心理,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教育時機。一次交談不行,就來第二次、第三次,還經常寫小紙條勸導他、鼓勵他。她多次和他的家長溝通,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慢慢的,慢慢的,楊政各科考試能及格了,有時語文還能考八十多分。他很得意,學習勁兒頭也更足了。
教育學生時,她始終把耐心作為自己行為的最高準則。從孩子們一點一滴的“轉變”中,她體會到耐心是特教教師的立德之道。
多年的特教生涯,相老師更深深的體會到:愛不等于教育,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負責,因此這種愛還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往講臺上一站,下面的學生就是我們的責任,就應該把責任好好的扛起來。
三、高度的責任心
記得她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江娜的女孩子,女孩的父親出車禍離開了她,她媽媽,親人及所有老師都給了她無盡的關心和愛護,也讓她形成了“我是個沒爹的孩子,大家都得順著我”的思想,稍有不如意就說別的同學欺負她沒有爸爸,嚎啕大哭。再后來,第二年的春天她的媽媽再婚了,后爸爸一家對江娜非常好,特別是那家奶奶,看到江娜是殘疾孩子,嘴巴又甜,更是視江娜比自己的親孫女還要親。這可讓江娜找著避風港了。在學校里每每老師批評她幾句(當然都是學習上的事),她就裝病了,頭暈,還暈的不輕,渾身抽搐,然后躺在地上。老師們趕緊送她去醫院,醫生一檢查,花了一大筆錢,什么事也沒有。然后媽媽接回家,吃點好東西,又高高興興來上學了。這樣的事情前前后后好多次后。讓相老師明白了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純潔的,江娜也不例外。但作為老師就應該找準切入點,善于發現她的閃光點,對于她的錯誤也應該毫不留情的指出來。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相老師抓住一切機會與她接觸,運用多種種方式和這個孩子溝通,不是一味遷就。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是相老師讓這個“難纏”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學會了理解別人,也理解自己。
她深知自己永遠都不會有“桃李滿天下”的那一天,但她會把愛的付出本身當作一種快樂,一種奉獻。她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高尚的師德,就能做好殘疾孩童的守護者!她會一直堅守她的人生信念——無私奉獻,守望心靈!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