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玲玲,女,1976年4月出生,東營區文化館戲曲輔導員。
2017年7月,王玲玲與學生張鑰茹參加了第二十一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27個省市及基地的119名選手參加,張鑰茹在眾多小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地方戲業余組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金獎。看到自己的學生獲得如此之高的成就,王玲玲不禁流下了眼淚。
從1999年7月開始,王玲玲主動向單位請纓,要把呂劇傳承搬到莊戶中去,她便在牛莊鎮時家村辦起了第一個呂劇志愿培訓班,開始了她的呂劇教學之旅。經過50天的培訓后,學員們都能唱幾段像樣的呂劇。第一站培訓的成功激起了王玲玲的教學熱情,她不再將教學的腳步停留在暑期志愿培訓上。2000年,她在牛莊鎮中心小學開展了呂劇進課堂的志愿培訓教學,呂劇走進課堂。這些年來,王玲玲到過東營區三中、東營區一中、東營區牛莊鎮小學、牛莊鎮中心幼兒園,給那里的孩子們教呂劇。

2016年底,王玲玲來到了東營區一中給學生們講呂劇課,不少學生直接說聽不懂,這讓王玲玲有些犯難。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玲玲發現了用動漫形式講述呂劇的影片,這個形式非常有利于同學們了解呂劇。在接下來的課程中,王玲玲大膽將動漫呂劇給學生們播放。“我將呂劇動漫視頻《王小趕腳》引入課堂,用小學生們喜歡的動漫方式引導小學生認識呂劇,欣賞呂劇,沒想到這種形式收到了學生和們的歡迎,更贏得了老師及孩子家長們的一致好評。”王玲玲說,動漫呂劇的引入極大調動了孩子們學呂劇、唱呂劇的興趣和熱情,改進了以往單純說教的弊端,提高了教學效果,達到了呂劇進校園,推動傳承和發展呂劇藝術的目的。
近20年來,每年她義務培訓216班次,年培訓學生1000人次。除此之外,她還是11個莊戶劇團的老師,哪兒有需要她就去哪兒教學,下鄉待上一周也是家常便飯。執著的付出也換來了碩果累累。王玲玲帶領呂劇興趣班的孩子登上了東營黃河口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藝術節舞臺。呂劇聯唱《呂娃承韻》參演了第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活動、東營市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晚會及東營區元旦晚會,參演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呂韻魯風 梨園炫彩”。多年的悉心教導和刻苦訓練,不少學員考上了專業藝術學校。
20多年的曲藝追求,20年的傳藝之路終于結了碩果。她說在呂劇傳承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標,為呂劇而生,為呂劇而活。看著一個個自己帶出來的學生在呂劇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人生價值得到了肯定。
責任編輯:王樂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