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錳,男,1999年11月出生,嘉祥縣仲山鎮契山村村民,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生。張志錳父母均為農民,家中有年邁的爺爺,常年吃藥打針,還有一個姐姐就讀于青島科技大學,家庭經濟來源主要是父親外出打點零工。不料舅舅又意外出事,需要人照顧,這樣父母也就不能出去外出打工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拮據。
張志錳今年高考以614分的好成績,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錄取。但高額的學費卻讓一家人高興不起來,張志錳的姐姐在讀研究生,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將近2萬元,再加上張志錳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沉重的經濟壓力,更是讓家庭難以承受。
正在張志錳一家為學費發愁之時,班主任告知其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得到這個消息后張志錳的心情豁然開朗。2017年8月10日,他與母親趕往嘉祥職業高中申請辦理助學貸款,途中路邊的一個黑色錢包引起了張志錳和母親的注意,撿起錢包打開一看,里面有身份證、現金數千元和很多銀行卡。想到失主應該很著急,張志錳便和媽媽在原地等了一會,但很久都沒見有人來尋找錢包,張志錳便考慮通過助學貸款資助中心的工作人員尋找失主。
當資助中心的高秋祥主任看了失主的身份證后,發現自己正好認識失主,于是便帶著張志錳和他母親來到這位失主的辦公室。此時失主果然心急如焚,正四處尋找他丟失的錢包,經過驗證后,錢包物歸原主,失主拿著失而復得的錢包感慨萬千,說什么也要報答張志錳,被張志錳婉言謝絕。
“我沒想太多,撿到錢包后首先想到的是失主肯定非常著急,所以就想著抓緊歸還失主。這沒有什么,我相信任何人都會這樣做的!”張志錳表示。失主感慨不已:“這個孩子真是品德高尚,自己家庭困難,正是需要錢的時候,卻能夠拾金不昧,實在太難得了!”
“如果人人撿到東西都能找到失主,如果人人丟掉東西都能找回物品,歸根結底,順隨善良本心,那么這樣才能真正建造和諧文明社會!”張志錳是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身邊好人凝聚社會正能量,凡人善舉引領社會新風尚。張志錳同學就是我們的“身邊好人”,他拾金不昧的行為雖然看似普通,但一點一滴無不彰顯出普通人誠信友善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