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勇,1971年8月出生,山東能源新礦集團華泰礦業一名普通的傷退職工。為補貼家用,借錢在街道上開了一家小面館。他為人誠實,秉性善良,遇到需要幫助的人,都會伸出援手,是他人眼里的大好人。李勇說:“做人做事都要憑良心,我覺得只是做了自已應該做的。”
拾金不昧,不為錢財所動
2017年3月的一天中午,李勇在店里招呼客人時,發現一張餐桌下邊的椅子上放著一個黑色的皮包,當時正是就餐高峰期,店里的客人很多,也想不起哪位客人遺忘的,李勇便將黑包先保管起來,邊忙活生意邊等人來認領。
“以前經常有這樣的事情,手機、錢包都撿到過,都是先放在柜臺上等人來取。”可這一次,等到晚上忙完要打烊的時候也沒有人來尋包。這時,李勇才想起那個黑皮包,打開一看,讓他大吃一驚:“包里裝著厚厚的一沓錢,都是一百元一張的,一清點,竟然有8000多元。”根據包里的車輛行駛證和駕駛證,李勇認出失主是一位外地就餐的大車司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聯系線索。李勇想,丟了這么這重要的東西,失主肯定會非常著急。第二天一早,李勇便與當地派出所取得聯系,通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四天后,失主鄭先生從河北趕回萊蕪,接過失而復得的錢包激動萬分,連聲道謝,并執意拿出1000元表示感謝,李勇再三拒絕了。“錢包歸還失主,我也就踏實了。”對于這種事情,李勇覺得微不足道。“物歸原主是小時候就懂得的道理,這么做是應該的,這才對得起良心。”
待人實誠,無愧于烈士后代
“我爺爺是烈士,犧牲在淮海戰役徐州戰場上,是一名老八路;奶奶是婦救會會長,是一名老共產黨員……”李勇常跟人自豪地談起自己祖輩。受家庭的影響,李勇在工作、生活中始終是一個追求上進的人。退休之前,他一直擔任掘進工區班組長,連續多年被評為集團公司五好黨員。年輕時就因為人實誠而出了名。那是1996年,李勇結婚當天晚上六點多,正在休婚假的他接到了工區副班長的電話,一名工友工傷要送往醫院,看著一屋子剛開席的親朋好友和新婚妻子,李勇只說了一句話,“工友受傷了,俺不能不管。”便趕到了醫院,找醫生、辦住院、做手術,一直等到工友從手術室出來才回家,這時,已是晚上11點多了。“當時這事在礦上傳開了,大伙都知道。”李勇的妻子笑著說。
開了小面館之后,李勇更是將實誠當作經營準則來維護。前段時間,李勇所在小面館周邊的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李勇便買了10個大水桶,購買山泉水用于面館食品加工,這樣每個月會增加一筆不小的支出,但李勇認為錢花得值,“老百姓吃到口里的東西,絕對不能馬虎,做生意必須得講良心”。正是因為他為人實誠,不少人成了他的老客戶。
做人做事,體現了一個人的秉性,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每個人的行事原則。李勇是個平凡的人,卻有著閃亮的品質。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