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黎明,1971年5月出生,威海索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土壤學博士。為讓百姓吃上放心農產品,他從日本留學回來后,默默無聞地堅持了5年時間,致力于土壤改良和綠色有機蔬菜水果種植,在百姓之間有著良好口碑,也贏得了市場認可。
一個讓年邁的母親躺上病床的殘留農藥的西紅柿,讓在日本留學、工作了數十年的農學博士袁黎明決定回國,專注研究中國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創業5年,這個奔波在田間地頭的高學歷“農民”正在以自己的努力,試圖讓中國人吃上安全放心的綠色蔬菜。他先后獲得“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創業類)”、山東省創業大賽中獲得二等獎、來魯創業啟動計劃優秀留學人員、威海市第二批“人才項目產業工程特聘專家”、威海市第五屆十大發明家
“讓家人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
1996年,二十出頭的袁黎明抱著“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打算來到日本留學。剛到日本時,他一邊打工一邊自學,雷打不動地堅持了近3年,幾乎沒有睡覺的時間,終于過了語言關、考上了大學。這個國家讓他既羨慕又不解的是,蔬菜水果擦一擦就能直接生吃,根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于是,本科畢業后,他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確定為土壤分析與生態農業,并考上了日本國立大學的農學專業碩博連讀,博士畢業后在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研究甲殼素。
2012年,他決定回國,因為母親吃了注射有膨大劑的西紅柿,生病住了院。身為長子卻多年在外沒能陪伴父母,讓他十分愧疚,于是決定回國“為父母做點事”。一開始,袁黎明對回國創業沒什么“野心”,只想“讓周圍的人吃上放心菜”。但在上千個村莊的調研過程中,他被現實震驚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比想象中可怕得多”。
基于此,袁黎明毅然回國,一頭扎進農村的廣闊的田野里,開始了土壤改良和生態農業的創業之路。2012年,袁黎明創辦威海索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希望通過建立自己的團隊讓更多人關注食品安全。
袁黎明幾乎天天穿著運動鞋奔波在田間地頭,免費給農戶測土、指導種植技術,或是在基地做實驗、研發產品,經常“夜不歸宿”,就連春節都是在基地和工作人員一起過,半年就能跑出4萬多公里車程。如今這種“苦中作樂”的生活狀態讓袁黎明感到非常舒服,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格外有干勁。當然,工作再辛苦,也“沒當年在日本工作那么遭罪”。“每天跟土地、農作物打交道,活得踏實、真實、不浮躁。”袁黎明言語間充滿了笑意。在日本生活了十幾年的他,從嚴謹、勤奮、有責任心的日本人身上,學到“對人要講誠信、做事要認真、負責到底”的習慣。
親力親為推廣綠色生態農業
身為海歸創業者,又從事高新技術研究,袁黎明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很快走上了正軌。但仍有一個巨大的困難是袁黎明繞不開的——習慣了傳統耕作方式的中國農民年齡大、受教育水平低,根本不愿輕易接受新觀念,沒人相信不用農藥、化肥能種出菜來。他知道,推廣綠色有機農業,最重要的是讓農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否則他們不會冒險。“趕緊種出第一茬菜,讓農民看到有錢可賺,就能帶動更多人從事綠色生態農業了。”袁黎明說。
袁黎明的蔬菜種植基地選址在附近鄉鎮的一座小山上,租了20畝農田,嚴格按照日本農業的種植模式播種。袁黎明說,不同農作物對土壤的酸化要求程度不同,因此,在種植前要先測土,再根據檢測結果,對土壤進行調理,缺什么補什么,補完后才開始種植。等到植物生長到中期,還要進行第二次測土,有針對性地追肥。袁黎明說,只有土壤改良好了,植物才不容易遭受病蟲害,產量高,品質也好。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蔬菜基地里的綠蔬品質達到國際標準,通過互聯網,袁博士綠色蔬菜引起眾人關注。第一茬菜收獲后,他興奮地拿給附近農民品嘗,還拿去農業部門化驗確定沒有任何農藥殘留。袁黎明知道,自己的黃瓜長得沒別人家的那么大、那么好看,但口感好,是“老一輩兒的味道”。
僅僅一兩年,袁黎明就闖出了名氣。他的菜在威海賣得最貴,黃瓜10塊錢一斤,生菜45元4棵,是普通蔬菜價格的兩三倍,甚至5~10倍,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買。通過微信、淘寶下訂單購買綠色蔬菜的,大多是北京、上海及威海本地的中等收入以上家庭。
不僅如此,袁黎明還利用自己研發的殼聚糖土壤改良技術進行土壤改良,從根本上改變限制國內農業發展的土壤酸化問題。
目前,袁黎明在榮成俚島購置了200畝土地,推廣綠色有機生態農業,并飼養了雞鴨鵝,還發展了數百名會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像中醫一樣為土地“治本”
“吃剩的西瓜皮不要丟了,放到桶里發酵。”袁黎明一邊和員工在菜園里吃自己種的西瓜,一邊說。用這樣的方式,他可以研制出無毒無害的生物殺蟲劑。看著家鄉的土壤條件日漸健康,長出的蔬菜和水果越來越有老一輩人當年吃過的味道,農戶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袁黎明感覺特別有成就感,他的“綠色農業夢”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在他看來,過去的農業生產模式像西醫,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打針吃藥。“孩子一有病就打抗生素,免疫力就會越來越差。”他說,自己要做中醫,從根本上恢復農業原有的生命狀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土地健康了,根本不需要打農藥或施化肥。
如今是袁黎明創業的第五年,最初的困難期已經過去,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每年的收入增長達到30~40%。“但這個產業就是投入多、回報慢、回報率低。”目前,索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基地有600多畝。為了推廣有機農業,公司讓農民免費試用產品,“等他們看到利益后自然會慢慢接受”。
最近,袁黎明參與了一個大項目:為種西洋參的土地解毒。眾所周知,種植西洋參收獲一茬必須更換一塊土地,這樣的“游擊戰”讓西洋參的種植規模受到嚴重限制。但袁黎明目前正參與土壤的解毒工程,有望讓西洋參結束“游擊”種植的歷史。此外,他用殼聚糖解決花生空殼問題的技術獲得中國國家專利,并應邀到日本宮崎國際生態農業研討會做重點發言。
同時,袁黎明還在籌建土壤環境研究所,他想將多年積累的土壤改良技術和研究成果,通過這個平臺展示出來,為威海的生態農業做出貢獻,讓威海老百姓吃上放心農產品。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