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增玉,男,1946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諸葛鎮東河西村支部委員。
2000年12月,魏增玉的妻子王玉美因腦溢血住進沂水中心醫院重癥監護室,經過全力搶救,妻子的性命總算保住了,但卻成了沒有知覺沒有意識的植物人。魏增玉每天在妻子耳邊呼喚,悉心照料,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昏迷十八天的妻子王玉美蘇醒過來,但卻已經癱瘓。回到家里,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們都爭著伺候,魏增玉說:你們年輕,還要工作,我自個兒就行。這句看似普通的承諾,讓魏增玉整整堅持了16年。
這16年里,魏增玉既要忙于公務,還要抽出時間來照顧妻子。為了工作與家庭能夠兼顧,平時,魏增玉去縣里、鎮里開會或者辦事,安排吃飯的從不參加,辦完了公務就趕快回家。熟悉他的人,也不強留,因為知道他家里有個離不開的老伴兒。老伴兒只認魏增玉一人,一會見不到魏增玉就“鬧”情緒。
魏增玉家里有兩間居室:一間是臥室,一間是客廳兼餐廳,小小的居室被魏增玉打掃得干干凈凈,老伴兒雖然常年臥床,但是屋子里沒有半點兒異味。每天清晨,魏增玉早早起來,為老伴兒做飯、洗衣、清掃,然后伺候老伴兒起來坐一坐,給老伴兒洗臉、梳頭、喂水、喂飯。老伴兒坐累了,再扶著她躺下,躺夠了再起來,身體哪里不舒服了,魏增玉就幫她按摩、敲打。最難熬的是夜晚,老伴兒一個小時就得解一次手,魏增玉就一個小時起來一次,多年來,魏增玉的睡覺習慣已改變,隔一個小時準醒,就跟定了鬧鐘一般。有時候他出去忙村里的事情,老伴兒拉尿在褲子里,他回來就拎到院子里洗刷干凈。
因為老伴兒有病,所以魏增玉自己不敢生病。2012年他也患了一次腦血栓,但他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白自己決不能倒下。于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奇跡出現,經過治療之后魏增玉恢復得很好,每天照樣忙里忙外的照顧老伴。
在這16年間,魏增玉慢慢的學會了理發、打針、捏腳、按摩。“這種藥是治胃病的,總吃消炎的刺激胃,這種是輕微感冒時服用的,這種是重感冒時吃的……我閉著眼睛也能摸出哪瓶是啥藥。”面對櫥柜上的20幾種藥瓶,魏增玉如數家珍。
“前幾年,我每天都會打一盆熱水給妻子洗腳,然后給她按摩上半小時,現在我歲數也大了,蹲下起來的很不方便,基本是隔一天才洗一次。”因為洗腳的次數少了,魏增玉對妻子感到十分愧疚。現在魏增玉最愁的就是給妻子洗澡,妻子是個愛干凈的人,以前生活困難的時候一個月也必須的洗一次澡,可是自從妻子得了癡呆癥,魏增玉一個人根本弄不了,不得已只能等到女兒回來探親的時候再帶妻子去浴池徹底的清洗一次。平時只能每隔幾天幫妻子用熱毛巾擦一下。
年復一年,日子似村東順天河的河水一樣潺潺流去,一對老夫妻就這樣苦中作樂,幸福地生活。村里退休的老婦聯主席曹玉英笑著對筆者說:王玉美真是前世修來的福,攤上了個如此“賢惠”的男人。
在 魏增玉看來,妻子這個病就是累出來的。以前自己老是忙村里的事,家里種地、帶孩子、做家務都是妻子承擔,所以魏增玉非常感恩妻子:當初為了這個家把身體累壞了,我現在照顧她也都是應該的。受魏增玉影響,他的一兒一女個個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對魏增玉老兩口也格外孝順。這些年,魏增玉給老伴兒治病花了十幾萬,都是兒子、兒媳們主動湊錢,沒有一個不情愿。平日里做了好吃的,也都主動送過來。
魏增玉說:不讓孩子們伺候他們的娘,并不是不讓他們盡孝道,因為他們都有工作,怕耽誤他們,我當老人的,自己能做的事,就不給孩子們添負擔了。如今,魏增玉已有了重孫。孫媳婦郭紅說:爺爺給我們做了榜樣。當時介紹對象時,我父母都知道爺爺的品行,就圖這是個好人家。魏增玉說:咱常跟大家伙說人要講仁義道德,仁義道德不是說的,是做的,咱自己做不到,說了別人也不聽。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