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俊,男,197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石化勝利石油管理局電力管理總公司送配電線路專業首席技師。
他扎根一線21年,從解決生產一線難題入手不斷創新,累計研發科技創新成果90余項,創效1500多萬元,被群眾贊譽為立足崗位創新的有心人。先后獲得中石化集團公司技術能手、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有突出貢獻技師、勝利油田技能大獎、“勝利油田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楷模”、第六屆“感動勝利獎”等榮譽。

2015年11月初,馬廣俊攜帶創新成果“配電系統故障查找定位儀”遠赴德州供電局排憂解難,僅用半小時就將人工巡視無法發現的隱蔽故障點查找了出來

馬廣俊正在電桿上檢查遠程操作系統的部件
2003年,技校畢業的馬廣俊剛從用電抄表工轉崗到線路班。每天要對電力線路進行巡視、維護,經常要扛著100多斤的絕緣子在電線桿上爬上爬下。一條線路十幾公里,要一步步走下來,有時從9號桿走到10號桿,他們要趟過大片的蘆葦蕩,甚至劃著皮艇,才能抵達。崗位換了,條件苦了,但馬廣俊沒有半句怨言,而是把線路工看成是一項技術活,是領導對自己的器重和信任。
面對繁重的工作,馬廣俊有了一個想法:怎樣才能既輕松又快速地干好線路檢修工作呢?他的想法得到了隊干部的支持。他利用業余時間上網自學編程,許多個星期天都是在圖書館查資料度過的。在公司的協調下,他還到兄弟公司、高等院校進行了培訓。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遠程抄表系統研發成功!這一系統不但能實時監控線路故障,還能防竊電。產品一出,立刻受到油田和地方用戶的青睞,很快銷售額就達到了200多萬。
遠程抄表系統的研發成功,讓馬廣俊堅定了在創新之路上修下去的信心,也找到了創新的目標和方向:立足崗位創新,解決崗位上出現的問題,是自己攻關的主戰場!

他積極發揮創新骨干的示范引領作用,影響并帶動身邊的同事一起投入到火熱的技術革新中
馬廣俊所在的線路工作站輸配電線路長達1200多公里,分支多、電纜多、配電設備多,很多故障的發生多為隱蔽性故障不易被找到。一次,馬廣俊在跟同事巡視檢查6kV二七線B相跳閘的故障原因。當時正值三九時節,大雪掩埋了檢修路,行走起來非常困難。風雪中,他和同志們在9.6公里的線路上,奔波3個多小時才找到故障點。費時費力不說,還影響了油田的原油生產。馬廣俊默默地定下了又一個攻關目標。
一個月后,“配電系統故障查找定位儀”見到雛形。在試驗過程中,只要線路有故障,不管刮風下雨,馬廣俊都會帶上“定位儀”趕往現場,蹲在野地里進行測試,一遍遍地驗證數據。歷經5年的改造,新型配電線路故障定位測試儀研制成功。專家在鑒定后證實,改儀器對于供電線路的所有故障,尤其是對隱蔽故障點都能在5-15分鐘內準確查到,不僅精確標出故障位置,還可以判明故障類型,為搶修贏得了時間,有效地提高了勞動效率。這一成果獲得山東省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5年11月9日,東區供電公司接到山東德州陵城區一家公司的求助電話:一條35千伏線路發生故障跳閘,兩天多了還沒有發現故障點,希望油田供電公司給予幫助。原來,這個公司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油田電力總公司的這項發明,幾經周折后找到了馬廣俊所在的東區供電公司。第二天,馬廣俊一行三人帶著“配電系統故障查找定位儀”趕赴德州。現場,馬廣俊嫻熟地操作儀器,驗電、注入信號,僅測試了兩基電桿,就查找到一處異常隱蔽的故障點。對方技術人員激動地說:“好厲害!要是再找不到故障點,我們就只能用人海戰術對107基電桿逐基檢查了!”
在公司的支持下,馬廣俊發揮傳幫帶作用,持續引領基層員工立足生產一線難題實現全員創新創效。如今,他所在的東區線路工作站雖然只有54名員工,卻擁有75項國家專利,是勝利油田唯一一支“人人能創新、個個有專利、項項見效益”的基層隊伍。該站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和中石化金牌隊等稱號,多項創新成果在油田獲獎,被列為電力行業推廣項目并廣泛應用于油田電力生產,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500多萬元。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