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癱瘓丈夫和高齡婆婆
八年的時間,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癱臥在床的丈夫和九十高齡的婆婆,周而復始,她用自己的堅韌和善良,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扛起一個瀕臨破碎的家。
好媳婦八年如一日守護癱瘓丈夫和高齡婆婆
汪桂蘭,女,漢族,1965年生人,冠縣北館陶鎮閆莊村農民。八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汪桂蘭的丈夫成了沒有知覺、沒有意識的“植物人”。八年的時間,她不離不棄,悉心照顧癱臥在床的丈夫和九十高齡的婆婆,周而復始,她用自己的堅韌和善良,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扛起一個瀕臨破碎的家。

攙扶丈夫走路

給丈夫擦身
2009年,汪桂蘭的丈夫突發重癥腦溢血,在醫生判定“做手術已沒有意義,就算成功也是植物人”的情況下,汪桂蘭堅持要給丈夫做手術,由于做完第一次手術后再次腦出血,接著又進行了第二次開顱手術。手術雖然成功,但是她的丈夫還是變成了一個沒有知覺和意識的植物人。醫生說:“命雖然被救回來了,但醒過來的幾率很低,這種狀況如果沒有奇跡出現只能這樣了。”汪貴蘭雖然很難接受,但她的內心只有一個想法:不管多難多苦,一定要把丈夫照顧好,她要用自己余生的精力去呵護丈夫的生命,用自己的愛和堅毅把丈夫給“喚醒”!
手術之后,丈夫處在昏迷狀態,一直住在重癥監護室,半個多月后,丈夫慢慢睜開了眼睛,但是變成了一個渾身插滿管子、沒有感覺和意識的“植物人”。丈夫被轉到普通病房后,汪桂蘭不分白天黑夜地守護在病床前,每40分鐘給丈夫翻一次身、按摩,不停地和他說話,不管多困,她都強忍,雖然這樣,丈夫卻依然毫無知覺地躺著。就這樣又過了半個多月,突然有一天,聽見丈夫模模糊糊說了一個“水”字,汪貴蘭喜極而泣,抱著丈夫放聲大哭:“你醒了!終于醒了!咱們家有希望了!”這更加堅定了她的信心,對丈夫照顧的更加精心。
就這樣又在醫院待了一個多月后,汪貴蘭帶著丈夫出院回家,開始了漫長的恢復期。雖然丈夫能時不時說出幾個字,但還是意識不清,腦子模糊。因為頭顱傷口在愈合期發癢,他老是不自覺的想要用手去撓,汪貴蘭更是一刻不離,困的實在不行了就把丈夫的手和自己的手綁到一塊,這樣丈夫手一動她就會醒來。由于丈夫頭部缺塊顱骨,醫生囑咐不能光躺著,擔心腦部積液不往下流會導致大小便失禁,盡管如此,丈夫依舊會經常大小便失禁,汪桂蘭每天要為他換洗很多衣褲,特別是冬天,每天換洗好幾個棉褲。醫生囑咐讓慢慢鍛煉走動,她就每天和孩子架著丈夫,慢慢移動丈夫的雙腿,從一開始只能兩個人架著,到后來她一個人架著,但丈夫到現在也不能自己走路,只能依賴輪椅。由于丈夫生活不能自理,汪桂蘭每天給丈夫洗臉擦身、喂吃喂喝、端屎端尿,從輪椅上抱上抱下。丈夫不能動彈,她就一口一口地喂丈夫,夏天怕丈夫熱,為他搖扇,冬天怕丈夫冷,給他暖身。丈夫晚上鬧騰睡不著覺,她就不知疲倦地像哄小孩一樣地哄著丈夫,八年來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

給高齡婆婆洗頭吹發
除了照顧癱瘓丈夫,家中還有一個90歲高齡的婆婆需要照顧,做飯洗衣、打掃衛生、拆洗被罩……汪貴蘭一樣也不落下,她用最樸實的舉動無聲地詮釋著“孝義”二字。“養育之恩大于天。我丈夫不能為她盡孝,就讓我來替他盡孝。”她說。由于她的精心照顧,婆婆雖然九十歲高齡,依然能夠下床活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八年如一日地細心照顧下,丈夫雖然還不能生活自理,雖然還是經常意識模糊,但已經可以喊出幾個親近的人的名字,也會簡單的和人交流,在她的攙扶下也會下地走幾步。丈夫對她也是極為依戀,一會兒看不見她就會問“貴蘭去哪兒了”,清醒的時候也會心疼的對她說“貴蘭,讓你受屈了”,這時候在別人面前表現堅強的汪桂蘭就再也忍不住抱著丈夫哭泣起來。現在兩個兒子也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在她孝老愛親行為的感染下,他們都養成了善于待人、孝老愛幼的品格,也必定會把孝老愛親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
汪貴蘭,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豐功偉績,卻用堅強和堅持,默默照顧癱瘓丈夫和高齡婆婆,守護了一個完整的家,用自己日復一日的真情付出向世人詮釋了孝老愛親的真諦。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