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軍,男,1987年3月出生,新泰市新甫街道上莊管理區科員。
事情發生在一天中午,李軍下班回家吃飯,就在剛停下電動車準備進家門的時候,他無意間看到大門口有一個男士棕色錢包,便隨即撿起來,他環顧左右,發現路上一個人都沒有,他猜想肯定不知道是哪個粗心的人弄丟的,因為皮夾很新并且感覺質地也不錯,雖然不懂皮革質量怎么區分,可是感覺很高檔,不可能有人故意扔了不要的;所以他認定,失主現在肯定很著急,要趕緊想辦法找到失主。
他打開錢包,想查看錢包里面是否有失主或者與失主相關其他人的聯系方式,但是里面除了有一男一女兩張身份證,有幾張銀行卡,一張借條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他想仔細看一眼借條上的署名或者相關聯系人,結果借條上什么有價值的信息也沒有,只有一個公司名稱,但是卻讓他發現了借條上的金額巨大,赫然寫著三萬元。這一下讓他心里更凝重了,心想身份證和銀行卡補辦起來就夠麻煩的了,萬一這張三萬元的借條沒了,以后失主要賬連個憑證都沒有,必然會丟失這三萬元的款項;一想到這里他心急如焚,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失主。
他粗略的制定了一個找尋失主計劃,首先查找身份證上的信息,看能否找到失主,假如這個行不通,再去報警,讓警察幫忙找失主,反正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恰巧他妻子在青云街道辦事處計劃生育服務站工作,他就想讓妻子先查找一下這個女的計劃生育信息,他妻子聽說前因后果之后,也跟他說我們一定要找到失主,借條不是小數目,失主肯定現在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查找的信息結果顯示該女子是在新汶機場工作,但是沒有新汶機場的聯系方式。就在這個時候他忽然腦海里閃過一個信息,錢包里的那個男的姓名他好像聽到質監局的同事張先生提過,俗話說有棗無棗打一桿子,隨即他聯系張先生,讓他幫忙問問是否認識一個同名的人,假如認識,還請打電話問問是否丟過錢包。不一會張先生打電話過來了,事情發展至此也總算有了進展,張先生說確實是同一人,正在為丟錢包著急呢。在確認身份證上的照片就是那個人之后,物歸原主,皆大歡喜。
失主做了一個“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錦旗,找到了我們新甫辦事處,聯系了單位領導,親手把這個帶著榮益的錦旗送到了李軍手里,感謝的話說了夠一籮筐,只為表達那一種失而復得的激動之情和遇見好人的幸運之情,這時候李軍就露出那憨憨的笑容,托詞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他覺得就是做了一件舉手之勞的事情,得到失主這樣的感謝反而有點承受不起。
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在他自己看來最平常不過的舉動,見證了一個不染塵埃的靈魂,也見證了他一顆金子般的心,詮釋著誠信的真諦。這就是我們小人物李軍的小榮耀,也是我們大家庭的大榮耀。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