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真情超越血緣的軍民融合典范
人物簡介:
劉晉鋒,男,漢族,1978年9月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92426部隊油料倉庫副主任,大學文化,中共黨員。先后榮獲“三等功”、“嘉獎”“優秀指揮軍官”、“優秀黨員”、“優秀干部”、青島市文明市民等榮譽。
事跡概述:
劉晉鋒用真情盡心盡孝鄭廣文、王書香失獨夫婦11載,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父母,讓親情超越血緣,用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榜樣踐行軍愛民這個“特殊戰場”,堅守著“我為你們養老”的錚錚諾言,將軍民融合這份“真情勝似親情”轉化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向心力。

任務時,劉晉鋒(前)時常帶領任務人員巡查管線 逄忠平攝
事跡正文:
“爸媽,我們回來了!”
盛夏時節,北海艦隊青年軍官劉晉鋒帶著妻女,來到黃島區世紀新村一幢居民樓,按響了301室門鈴。一對老夫婦打開了門,歡喜地將他們迎進屋。一家子人邊做飯邊聊天,不一會兒功夫,豐盛的菜肴擺滿了桌,爺孫三代圍桌而坐,盡享天倫之樂。
誰也想不到,這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其實劉晉鋒和鄭廣文夫婦并沒有血親關系,后者是一對喪子的失獨老人。他們與劉晉鋒長達11年的特殊親情,也是因去年12月26日,王書香老人偷偷寄給“小口子部隊首長”的一封感謝信,信的內容才得以顯露真容——王書香老人要向部隊感謝她的“兒子”劉晉鋒,感謝人民軍隊教導下的優秀的子弟兵。就這樣劉晉鋒學雷鋒做好事,11年義務照顧失獨老人的事跡,才漸漸地被人所知曉。

寒冬,他是一縷陽光
這對老年夫婦,丈夫叫鄭廣文,愛人叫王書香。11年前大學畢業的兒子不幸突發腦溢血離世。失子之痛,讓夫妻倆生活無望,茶飯不思。
劉晉鋒從戰友口中得知這一消息后,軍人強烈的責任感讓他萌生了照顧兩位老人的念頭。第一次的走訪,第二次的交談,第三次的散步……劉晉鋒一步一步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從此心里也多了一份牽掛。走進餐廳里,他會想著叔叔阿姨吃飯了沒有;天冷了,他會想著叔叔阿姨冷不冷;過節了,他會想著叔叔阿姨孤獨不孤獨……
為了邁過心里的那道坎,2008年,鄭廣文夫婦決定搬出老屋,遷入新居。由于搬家倉促,根本沒有考慮到住房設施,到了冬天,暖氣根本供應不上。劉晉鋒在一次探望時,看到叔叔阿姨在家里還裹著大棉衣,劉晉鋒隨即到商場買了一臺“小太陽”取暖器放到老人的屋里,讓原本寒冷的新居填滿了“陽光”。

元宵佳節,劉晉鋒一家陪同鄭廣文夫婦到黃島生態園賞燈 逄忠平攝
陪伴,是最溫暖的盡孝
失子傷心過度,王阿姨身體每況愈下,患上了心臟病,經常住院治療。在最需要人員照顧的時候,劉晉鋒每個周末都會到醫院陪她做檢查、打吊針,寸步不離守在病房。劉晉鋒跑前跑后的身影,讓這對內心本感孤獨的夫婦感到十足的溫暖。同住一個病房的病人看到這場景,直夸他們養了個好兒子,真孝順!鄭叔叔由衷地說:“他不是我兒子,但他干了我兒子干不了的活。”
劉晉鋒請王阿姨一起去看廣場舞,起初她不愿意出門,一回兩回她由不情愿到漸漸喜歡上了廣場舞。劉晉鋒趁熱打鐵,特意為她買來了跳廣場舞的服裝和道具。直到現在,每天都堅持和街坊鄰居跳1個小時,風雨無阻,他還推薦鄭叔叔當起了團隊的“音響師”。王阿姨說她最喜歡跳廣場舞,因為舞起來更能感受到“兒子”那份無微不至的關愛。

王書香阿姨為劉晉鋒整理軍裝-逄忠平攝
守護,讓真情超越血緣
2010年夏天的一個周末,陪患痛風病的岳父到醫院檢查的劉晉鋒給鄭叔叔打了一個問候電話,電話里傳來低沉的聲音,像是出了什么事。等劉晉鋒按照鄭叔叔提供的方位找到他時,才得知他一個人出來坐公交車散心,最后迷路了。從那以后,劉晉鋒給自己立下規矩:有空就給老兩口打電話,陪他們散步、談心。
“他待我們不是親人勝過親人,他做了我兒子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情,我兒子在天有靈也會感謝他吧。十多年了,和兒子陰陽兩隔,是劉晉鋒攙扶著我們一步步走出困境。”表揚信里,道出了失獨老人的內心獨白。
劉晉鋒所在部隊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動,決定與鄭廣文夫婦結成幫扶對子,全體官兵一起關心照顧兩位失獨老人。鄭廣文老人說,比起很多失獨老人,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又有了一個“軍人兒子”。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