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云,女,1950年5月出生,臨沂市沂南縣人,現居住于蘭山區金雀山街道焦莊社區清泉小區,是小區的一名環衛工人。

1969年秋天,只帶著一個包袱,19歲的蘇秀云嫁給了沂南縣磚埠鎮鐵山子村的羅順孝,迎接她的是一個貧寒的家:婆婆剛剛過世,公公身體不好,丈夫有五個年幼弟妹,最小的才一歲,一家人擠在低矮的茅草屋里,常為溫飽發愁。“她也是去了之后才真正了解我家的情況,但卻從沒埋怨過,有時候看到我發愁,還主動勸我要堅持把五個弟弟妹妹拉扯大。”羅順孝說。
婚后,羅順孝和父親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蘇秀云一人承擔起了繁重的農活和家務。每天天沒亮,她就做好全家的三餐,喂好最小的妹妹后扛起鋤頭上山干活,晚上收工她還點起煤油燈做衣服、納布鞋。“最困難的就是吃水。”蘇秀云說,要到很遠的地方擔水吃,“那時的水桶還是泥瓦罐,稍不留心就會打壞。剛開始不會用,肩膀不知磨破多少次,就這樣忍著過來了。” “照顧小的、操持家務,太不容易。”談起嫂子對自己的疼愛,羅順孝的三弟哽咽著說不下去。
羅順孝告訴記者,直到 1971年,他招工成了一名老師,后期又調到鄉黨委。“當時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又脫產,一個星期才回來一次,在照顧弟弟妹妹的同時,又兼顧著自己的3個孩子,情況可想而知。”羅順孝說,特別是1980年土地承包到戶,妻子就更累了,“當時孩子也都上學了,我工資又少,多虧了妻子的幫助。”在那個困難時期里,為了補貼家用,除了耕種家里的8畝地與種植地瓜外,蘇秀云還養起了牛,通過喂養中不斷摸索、鉆研,漸漸成了村民心中的“專業人士”。羅順孝說,沒有妻子的辛苦付出,就沒有現在這個美滿的大家庭。
如今,經過多年的辛苦打拼,弟弟妹妹都走出了農村,過上了富足舒適的生活。村民們說起羅順孝也都羨慕不已,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孩子孝順,兄弟姊妹、妯娌之間和睦相處,成為村里的幸福典范。
羅順孝曾說,與蘇秀云結婚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氣。從結婚開始,蘇秀云就撫養弟弟妹妹,照顧整個家庭,沒有任何怨言,讓他無限感激:“知道她一輩子不容易,孩子們都很孝順,弟弟妹妹們也都很通情達理,經常打電話問寒問暖,平時他們買東西也想著我們。別人都說我有福相,家里這么多困難都挺過來了,如今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但對我來說,最大的福氣就是娶了她。”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