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蘇亭,男,1972年12月出生,籍貫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中共黨員,現任萊蕪市環衛處環衛督查科科員。李蘇亭以落實“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環衛精神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和諧發展,在城市環境保潔、生活垃圾清運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和環衛工作督查等方面,創新工作思路,完善督查機制,落實責任到位,不斷開創了環境衛生管理和督查工作的新局面。李蘇亭投身環衛事業20年,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青春和力量,贏得了大家的肯定和眾多榮譽。被山東省建設廳和山東省環協表彰為山東省環境衛生行業先進個人、全省城市環衛行業信息宣傳先進個人,今年被評為萊蕪市勞動模范。
衣服臭到家人不讓進家門
1997年,25歲的李蘇亭進入環保處,實習時是垃圾裝卸工。“1997年的時候,萊蕪市里還有大量的旱廁,需要人工挖,也需要運輸,因為環衛處那時候對駕駛員需求比較大,我就主動去考駕照,做駕駛員開糞車。后來垃圾量越來越大,旱廁數量越來越少,我就轉開垃圾車。”李蘇亭告訴記者,那時候的條件很差,全是130、141那種敞篷大貨車,現在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現在的車是壓縮車,全密閉式運輸。
說起當時的工作,李蘇亭感慨地說:“現在的駕駛員比以前舒服多了,體會不到敞篷車的情況,車子沒有助力,轉方向盤很費勁。那時候我們一個駕駛員帶兩個裝卸工,要負責二三十個單位的垃圾清運,垃圾鏟滿了以后,我們怕路上拋撒滴漏,就拿網子像撒漁網一樣撒開蓋在車上。”
雖然是駕駛員,但李蘇亭也兼職裝卸工,因為當時任務重,戰線長,一天要清運兩趟垃圾,所有的垃圾點都需要人工一锨一锨地鏟起來,為了節省時間,李蘇亭都是直接幫忙裝卸,再不停地把網子撒開再蓋住,“那時候一共就12輛車,一天下來有100多噸垃圾,工作真是挺辛苦。夏天特別難過,有汗不說,瓜果蔬菜的垃圾又有汁水,再碰上下雨,我個子不高,鏟垃圾的時候污水就順著鐵锨的把手灌一袖子,都是經常事。一天下來我們都臭得不行,但是時間長了,我們自己就感覺不到臭了,但是家里人接受不了,不讓我把衣服拿進門,我只能把衣服脫了扔在外面,先洗澡然后在外面洗衣服。”
衣服撕爛了也要找到違規傾倒者
當駕駛員的時候雖然很辛苦,但是工作有規律。李蘇亭1999年到市容中隊進行環衛執法工作后,家人對他就不光是氣味上的抱怨了。那時的李蘇亭需要監管違規傾倒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行為,“這時候我就開始夜不歸宿了。晚上加班,人手少,外環路氣象局的位置,我們經常在那里蹲點,為啥呢?因為那時候還沒建設好,經常有車輛在那里傾倒建筑垃圾,再就是鄂莊橋頭,也是蹲點,沿河路沒建成的時候也是一個建筑垃圾集中點。”李蘇亭笑著告訴記者,那時候條件差,他們騎三輪摩托車去追趕違規傾倒者。
“我們執法的時候抓住的傾倒者,有的反應比較激烈,衣服被他們撕壞的時候很多,所有當班的同事都經歷過。”他們蹲點一蹲就是一晚上,“傾倒垃圾的都是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偷著倒,我們就必須熬夜守著,有時候我們騎著摩托車也追不上傾倒車,但是他們留下的建筑垃圾是線索。”李蘇亭認為干啥的就要說啥,為了監管好違規傾倒行為,基本上市里哪個工地的土質是什么情況,李蘇亭在工地開工的時候都先去看過,心里都有數,“之后如果發現建筑垃圾就可以分析出這些垃圾是哪個工地的,天亮了去工地處理。”
工作認真到給每輛車子“上戶口”
生產協調調度、環衛處生產方面的檔案管理、80多輛清潔車輛的維修維護……這是李蘇亭2003年調到督查科后的工作,雖然不在一線,但他也沒有輕松下來,為了管理好80多輛專業清掃車輛的維修維護保養,李蘇亭像管人那樣管起了車輛。“環衛上的特種車輛必須要不斷進行學習,因為它們全部是改裝車輛,我建起了車輛檔案,10種車型里的每輛車的維修、保養情況全部記錄在案,相當于給每輛車‘上戶口’,慢慢規范管理。”不同的車輛維護保養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根據工時,有的要根據里程。比如說街掃車,每輛車有兩套機組,主機和副機的要求還不同。需要什么時間保養,哪輛車出了故障是因為什么,需要怎么修理,雖然李蘇亭修理技術達不到專業水平,但是起碼車子出了問題他都能了解,“做工作就要做透做細,不能一問三不知。”
帶著這種鉆研勁兒,特別是在萊蕪市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和文明城市創建期間,為使創城任務圓滿完成,李蘇亭帶頭創新完善管理機制,狠抓責任落實,環衛工作取得了明顯實效,“比如說我們實行網格化管理,分片、分段、分人,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創城期間,我們24小時作業,成立了一支應急隊伍,全城轉,公交式服務,哪里有垃圾,我們定點定時循環清理。另外還有支突擊隊伍,哪里發現了、哪里有舉報的,我們就去運,哪里有請求幫助的,我們也去運。總而言之,垃圾保證日產日清,街道保證干干凈凈,讓咱們創城在環境衛生方面不出任何問題。”
多年來,李蘇亭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青春和力量,贏得了大家的肯定和眾多榮譽。被山東省建設廳和省環協表彰為山東省環境衛生行業先進個人、全省城市環衛行業信息宣傳先進個人,今年被評為萊蕪市勞動模范。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