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鞋、做鞋38年,韓立奎說自己始終信奉一個“誠”字,誠能招財氣、更能聚人氣。從拜師學藝到白手起家,這個下肢癱瘓的農村漢子用行動證明“腿走不到的,用手可以”。創業之初,他篳路藍縷;轉戰微商,他蝸行摸索,卻始終用品質和服務贏得人心。他無法用雙腳丈量大地,卻用雙手“走”出了人生的寬度,“走”出了新時代匠人的風采。
身殘志彌堅 鐵杵終究磨成針
韓立奎是寧陽縣堽城鎮劉伶村人,3歲時因一次醫療事故導致下肢癱瘓。初中畢業后,獨立要強的韓立奎選擇了修鞋這個行當,“當時別人勸我這個活兒又臟又累,但我尋思,先得自力更生才能報答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的父母”。
為了盡快掌握修鞋手藝,白天,韓立奎守在鞋匠老師傅身邊一刻不離,因為起身不便,一天只喝一杯水。晚上,回家躺在床上,他用手指在被子上來回比劃模擬穿針。一個月,被子面就讓韓立奎給劃拉破了。
經過勤學苦練,韓立奎掌握的技能越來越多,手上的功夫也越來越熟練。父母四處求人幫忙做了輛手搖三輪車,韓立奎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走街串巷去修鞋。本小利薄,風吹日曬,但韓立奎始終把質量和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還免費擦皮鞋,慢慢地,韓立奎在十里八村有了名氣。當鄉親們把一毛、兩毛的票子遞到他手里時,韓立奎知道這條路算是走對了。1997年,韓立奎在縣城商業區租下一間店鋪,開始了實體經營。
不改匠人心 堅持純手工做鞋
“嘣嘣嘣嘣”,在寧陽縣老韓鞋業的手工制鞋作坊,韓立奎正用小錘快速地反復敲打鞋幫。“勁兒得使勻稱,大了砸壞鞋幫,小了松動脫落,要耐心,這樣反復一圈圈砸,直到手摸光滑順溜,眼看平整沒皺,才算合格。”韓立奎一邊示范一邊給徒弟認真講解他多年繃幫的經驗。不到十分鐘,一雙純手工皮鞋的繃幫定型工序完成。
韓立奎由修鞋轉向做鞋,緣于一次貼心的服務,一天,一位跛腳客人向老韓抱怨買不到合適的鞋子,想讓老韓幫忙做雙皮鞋。老韓接了活,心思獨到,在一只皮鞋里面墊高了鞋跟,客人穿上后,長短腿得到了較好地矯正,走路穩了許多,外觀上根本看不出蹊蹺,這讓客人贊不絕口。就這樣,老韓憑著十幾年的修鞋手藝,上了新項目——“私人訂制”皮鞋,這當時在寧陽是創舉,也讓他的店成為縣城第一家集做鞋、修鞋、保養鞋為一體的綜合店面。
生意越做越大,錢掙得越來越多,但韓立奎始終不忘父輩“用良心做事、用良心做人”的家訓,堅決不走工廠代工貼牌銷售的路子,始終堅持量腳做鞋。此外,只要是從他店里賣出的鞋,終生免費維修、保養;并對殘疾人、老年人和孩子實行修鞋優惠,甚至免費。慕名找他修鞋、做鞋的人開始絡繹不絕,到2005年,他的店面從當年的幾十平擴大到了現在的近三百平,他的店也成為縣城各大商場鞋類定點維修店。去年,老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寧陽縣老韓頭鞋業公司,注冊了“老韓頭”皮鞋商標。
秉承質為先 勇當微商弄潮兒
韓立奎比常人更能體會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從2000年,老韓開始帶徒弟,十幾年下來,他前后教給30多位殘疾人修鞋做鞋的手藝,身邊殘疾朋友也越來越多,頗有威信的老韓當仁不讓帶著大家伙找共同致富的門道,可大家伙身體都不方便,也沒啥本錢,老韓也是一籌莫展。2015年,微商這股“時尚風”吹到了寧陽這座小縣城,老韓深入考察后發現,微商門檻低,形式靈活,殘疾人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完成線上交易。
當年,老韓即組建了一支名叫“老韓頭皮鞋”的微商團隊,帶領大家伙嘗試在微信上銷售皮鞋,老韓的好手藝和個性化服務,在朋友圈迅速引發點贊分享,讓“老韓頭”名聲大噪。才一年,團隊中既有實體加盟店老板,也有許多省內外的專職微商,這些人有不少都是殘障人士。
濟南市歷下區42歲的黃浩然女士是四級肢體殘疾人,2016年在老韓的幫助下,她開始專職在微信上代銷“老韓頭”的鞋子,現在每月銷售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目前,僅在山東,就有100多家微商代理“老韓頭”皮鞋。
“現在我們的皮鞋都賣到沈陽、深圳、青島、杭州這些大城市啦!”店員胡桂榮拿著一沓厚厚的快遞單子自豪地說,僅通過微信訂購,一天銷售額就能達到6000元以上,最多的時候一天接40多個單子。“我的小目標是通過微商這個平臺,讓大江南北的人劃拉一下手機就能買到‘老韓頭’給他私人訂制的皮鞋,也能讓殘疾人穿上自己合腳的皮鞋,這也是我的‘二次創業’。”老韓興奮地規劃著他的夢想。
“苦海深處鑄磐石,殘月仍然照乾坤。”韓立奎雖身有殘疾,但心向朝陽、百煉成鋼。作為一名商人,他始終堅持良心為先、服務至上,用勤勞的雙手撰寫“人”字,每一筆都鏗鏘有力,他的堅強和成就同他的生命一起生長,閃著不朽的光。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