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公益好老師
“自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天開始,我就立志成為最好的老師,成為眾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高慧燕來自農村,她說能夠有幸來省城上大學、畢業后留在省城最好的中學任教,都是因為在她人生最關鍵的時期,遇見了生命的貴人—好老師。
高惠燕,女,1964年2月出生,漢族,民盟盟員,山東省實驗中學教師。

她被學生稱為“生活導師”
“自從踏上工作崗位的那天開始,我就立志成為最好的老師,成為眾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高慧燕來自農村,她說能夠有幸來省城上大學、畢業后留在省城最好的中學任教,都是因為在她人生最關鍵的時期,遇見了生命的貴人—好老師。憑著老教師的傳幫帶和自身的努力,高惠燕成了一名優秀的老師。多年求學和教學的生活也使她意識到真正的教育應“以愛育愛”,教師除了教書,還應該是真善美的播撒者。“一個老師,無論教授什么學科,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雙重責任,而且育人重于教書。”高惠燕說,很多學生畢業后發短信說自己是他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
“學生們用愛生如子、生活導師等華麗的字眼贊美我。然而我知道,我只不過對待他們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高惠燕說。
她連續多年義務支教
高惠燕說,一名優秀的教師,其職責不僅僅在學校和教室,而且應該奉獻自我、服務社會。
2014年,她從網上看到山東省教育學會招募志愿者為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科教師進行技能培訓的消息后,便毫不猶豫地報了名。2014年到2015年,前往菏澤鄆城的“送教下鄉”,每周五下午坐車走,周六培訓一天,當天趕回濟南。志愿者中她年齡最大,但卻是送教天數最多的英語老師。支教中,她發現農村學校圖書缺乏、信息閉塞的現象非常普遍。回到濟南便自掏腰包買了一些書籍送給農村學校教師,同事組織實驗中學學生捐了一部分書籍給農村學校學生。2015年到2016年,利用周末時間去商河縣支教。支教之余,她又發動濟南市的中小學給商河縣農村小學捐書。“第一次就捐了8000多冊。”她自己還自費為當地3所學校300多名老師每人購買了一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2017年,作為教育志愿者,高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家庭教育培訓。“已經去了平陰,接下來還要去墾利、平度、臨邑和博山。”
她發起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為近30個村建愛心書屋
早在菏澤鄆城支教期間,高惠燕了解到農村小學孩子的圖書匱乏不會讀書的現狀,就萌發了到鄉村建立書屋引領孩子讀書的想法。2016年,高惠燕聯合其他3位志愿者教師創立“天涯海角心連心助讀團隊”,發起公益助讀活動,希望以此激發農村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使其終生受益。目前,助讀團隊已發展為260余人,先后募集36000冊圖書,建立農村愛心書屋21個,累計受益家長和學生數萬人。
捐贈圖書是助讀工作的第一步。團隊一方面依靠當地教育部門聯系最偏遠的農村小學,另一方面聯系市區志愿者進行圖書募捐,將所捐圖書贈到農村學校,幫助學校建立班級圖書館和鄉村愛心書屋。截止目前,已先后在商河的18個自然村內建立了愛心書屋。
愛心助讀播撒閱讀的種子。在募捐圖書的同時,高惠燕老師的助讀團隊每隔一周的周末都會和志愿者一起走進鄉村愛心書屋引領孩子們讀書,對師生和家長進行義務講座,如今,在她和其他團隊人員的努力下,先后有數百名志愿者走近書屋引領孩子們讀書。其中不乏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城市學校的大中小學生和家長等各類志愿者。為當地教師、家長培訓40余場,累計受益家長和學生達數萬人。
經過一年的助讀活動,當地孩子和家長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得到改善,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表達能力以及生活習慣均得到改善。更為可喜的是一批由農村教師、家長和學生組成的志愿者隊伍正在形成。
高惠燕老師的事跡先后被《齊魯晚報》、《生活日報》、《山東青年報》和《濟南日報》轉載。2016年2月,高惠燕老師榮獲山東省優秀教育志愿者稱號,9月天涯海角團隊活動成果成功入選北師大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公益博覽會。2017年三八婦女節前夕,又獲濟南市“三八紅旗手”光榮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