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農婦照顧患病丈夫46年
她悉心照顧患有麻風病的丈夫46年,照顧臥床不起的婆婆16年,用內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好農婦”照顧患病丈夫46年
身邊大愛譜寫平凡贊歌
馮蘭秀,1942年出生,臨沂市沂南縣磚埠鎮東岳莊村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悉心照顧患有麻風病的丈夫46年,照顧臥床不起的婆婆16年,用內心的堅守兌現婚姻的承諾、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時間回到1962年,年近20歲的馮蘭秀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中,與男子孫成法喜結連理,婚后二人相敬如賓,平淡溫暖。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沒有持續太久。
1971年,災難突然而至。這一年,29歲的丈夫孫成法突患麻風病,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頂梁柱倒下了。”馮蘭秀說,得知丈夫生病的那一刻,她感覺天都塌了。
丈夫的病,給本來就不算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為了給丈夫治病,馮蘭秀變賣了家里所有值錢的東西,帶著丈夫四處求醫。可所有的錢都花光了,卻還是無功而返。
看著躺在床上的丈夫,想著年幼的孩子,馮蘭秀咬緊牙,決心獨自支撐起家庭的重擔。丈夫患病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馮蘭秀每天除了伺候丈夫,照顧孩子,收拾家務,還要下地干活維持生計。為了讓丈夫好受點,馮蘭秀每天堅持為丈夫擦洗身子,每次擦洗后都會為他換上干凈衣服,及時清洗丈夫的大小便。
然而生活似乎跟馮蘭秀總是過不去,2001年,馮蘭秀年邁體弱的婆婆也一病不起,照顧婆婆的重擔也壓在馮蘭秀的身上。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婆婆躺在床上的這16年,她每天還要為婆婆做飯煎藥,端屎端尿,擦身換洗,從不厭煩。“既然是一家人,就不必計較那些小事。”馮蘭秀說。
如今已經年逾古稀的馮蘭秀,由于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也落下了多種疾病。但照顧丈夫的工作,她依然是親力親為,只要她還能做得動一天,就會不離不棄地照顧丈夫。
結婚時,她與丈夫沒有什么山盟海誓;嫁入這個家時,她也未曾對婆婆有過豪言壯語。但這個樸實的農村女性,從青春到古稀,用幾十年任勞任怨的時光,詮釋了最簡單又是最有重量的兩個字——“家人”。
責任編輯:王琳






